智能制造铸就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钢筋铁骨”

2025-11-18 14:53:5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通讯员 肖为

11月1日,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落下帷幕,泰州队勇夺苏超冠军,并带动旅游热潮,许多常州市民跨江前往泰州赏美景、尝美食。两个月前刚通车的常泰长江大桥成为常泰往来的“黄金通道”,两地通行时间从过去的1小时20分钟缩短至现在的20分钟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常泰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的背后,是国家级5G工厂为这座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提供“中国智造”的精湛技艺与创新力量。

智能制造精准锻造“钢筋铁骨”

在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多台智能设备和焊接机器人快速运转,5G信号实时传输着每一道焊缝的温度、电流数据……

近年来,中铁宝桥不断升级装备和优化工艺,结合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应用,打造了基于“板材智能下料生产线、板单元智能焊接生产线、节段智能总拼生产线、钢箱梁智能涂装生产线及智能制造执行管控系统”的智慧工厂。

“依托常泰长江大桥,我们通过技术研发,形成集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装备于一体的现代智能造桥成套技术,建成钢桥梁智能生产示范线和智能工厂。”中铁宝桥扬州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马增岗说,通过应用数字化和智能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等各环节,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与桥梁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效益、产能、质量的提升。“当前,钢箱梁制造的综合焊接自动化率由50%提升至93%。”马增岗说。

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国家级5G工厂名录,中铁宝桥扬州公司入选。在工厂内,得益于5G技术的精准锻造,桥梁钢结构经过下料、拼焊、喷涂等工序,一个个桥梁“钢筋铁骨”正在这里诞生。

焊接“黑科技”破解技术难题

桥梁建设,焊接是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中铁宝桥扬州公司参建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常泰长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等多项重点工程,这背后,是中铁宝桥团队凭借多项焊接“黑科技”,破解诸多难题的硬核实践。

钢结构桥梁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选择,但随着桥梁建设向大跨度、智能化、快速化方向发展,传统焊接工艺逐渐暴露出瓶颈。“为破解行业共性难题,中铁宝桥创新团队立足生产一线,历经反复试验攻关,打造出集成化、智能化的焊接解决方案,从流程、效率、质量三方面实现突破性提升。”中铁宝桥扬州公司总工程师孙蕾蕾介绍。10月29日至11月2日,首届全国职工“文化创意、岗位创新、管理创效”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由中铁宝桥扬州公司四位创造者共同完成的《一种工形杆件自动化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成功荣获“岗位创新”成果一等奖。该方法不仅破解了钢结构桥梁制造的行业痛点,更以“人机协同”的先进制造理念,为“交通强国”战略落地注入强劲技术动能。

如今,该技术已在常泰长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观音寺长江大桥、厦金大桥等重大项目中广泛应用,累计服务约17万吨钢结构产品制造,节约生产成本800余万元。

超高强度桥梁钢成套焊接技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自动化焊接技术、超长双节点弦杆制造精度控制技术、“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精度控制技术、便携机器人成套自动化焊接技术……依托在项目建设与技术突破中积累的经验,中铁宝桥扬州公司不断推出更多“黑科技”,以更强的新质生产力不断制造“大国重器”。

中铁宝桥扬州公司依托参建重大项目工程及关键核心技术,公司累计授权专利186件,其中发明专利51件。参编钢桥梁制造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10项,团体标准6项,荣获8项国际桥梁大奖、20项国内桥梁大奖。一项项精品交通工程的落成,沉淀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研成果,为行业提供了“可参照、可执行”的技术范本。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