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夏天一
近日,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全面提升县中办学水平,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显著扩大农村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这从顶层设计明确了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道路。
县域普通高中是完善公平优质基础教育体系的关键着力点,在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人口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县域普通高中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面临多重困境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汪栋表示,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县域普通高中数量达7839所,占全国普通高中总数的49.76%;在校生1673.61万人,占比57.27%。可以说,县域普通高中占据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县域普通高中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等各类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托底作用,其发展质量直接关乎教育强国建设的坚实度以及人才流动的畅通性。”他说。
曾几何时,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十分兴盛。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周秀平回忆,21世纪初,县域普通高中由于高考升学率可观、教学管理严格而发展兴盛,一度出现“县中现象”。
然而,“县中现象”并未得到延续。根据周秀平所在研究团队的调研数据,从2010年前后,县域普通高中骨干教师和优质生源出现流失,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也长期下滑。“县中现象”逐渐转变为“县中困境”。
汪栋表示,“县中困境”的主要表现包括优质生源和师资严重流失、教育质量持续下滑、与城区高中在办学条件等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差距持续拉大等。“如今,县域普通高中承载了大量学子升学需求,但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普通高中。”他说。
“如果放任‘县中困境’持续下去,会对县域普通高中的长远发展、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周秀平表示,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不仅关乎县域教学质量,更影响着老百姓对当地教育的信心。“重视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在此背景下,破解‘县中困境’对于稳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至关重要。”她说。
重构发展环境
与城市普通高中相比,县域普通高中存在明显短板。其中,师资流失的问题尤为突出。周秀平指出,由于县域发展环境缺乏吸引力,县域普通高中存在“招不来”“留不住”优秀教师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周秀平所在的研究团队调研后给出了解决方案。“我们团队认为,一方面可以引导骨干教师有序流动,将优秀师资力量注入县域普通高中。另一方面,要用好‘优师’计划、公费师范生等政策手段,并加强履约管理,以缓解‘招不来’‘留不住’的双重困境。”周秀平说。
“县中困境”不只表现在师资流失。汪栋认为,针对县域普通高中资源缺乏、办学条件落后等问题,还可依托数字化赋能、强化教研指导以及部属高校托管帮扶等举措,精准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内涵质量,推动其优质特色发展,缩小与市域高中的教育差距。
“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也颇为重要。”周秀平补充说,各地应进一步完善县域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按标准、按需求展开补贴,为破解“县中困境”提供物质保障。汪栋表示,可建立省市级财政倾斜机制,结合学龄人口动态监测,精准补齐县域普通高中硬件设施与数字化发展短板。
针对“县中困境”,行动计划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推出若干举措。例如,整治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禁止抢挖县域普通高中优秀校长和教师;加大省、市两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县中的投入,并借助对口帮扶行动如部属高校托管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县域下沉;通过课程教学提质、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数字化赋能等八大行动,全面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育人能力等。
汪栋认为,这些举措为补齐县域教育短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途径,为重构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生态提供系统支撑。
转变培养观念
破解“县中困境”,归根到底是要转变人才培养的观念。周秀平指出:“当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影响了社会、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
长期以来,在“唯分数、唯升学”的应试教育倾向下,县域普通高中形成了“时间+汗水”的办学模式。县域普通高中的负责人们希望通过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提高升学率,进而让更多学生走进重点大学的校门。不过,随着教育资源和优质生源的持续流失,县域普通高中的育才难度日益加大。
行动计划针对这一现状明确指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推动区域内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周秀平指出,从“县中困境”到“县中振兴”,其根本目标是要推动学生都能成人成才,实现个性化成长。“因此,我们要多措并举拓宽学生成长成才渠道的通道,让更多的县域普通高中能够有能力且愿意培养不同领域的人才。”她说。
“县域普通高中可以持续深耕职普融通与‘一校一品’的特色,结合地方产业开发课程。”汪栋说,此外,相关主体还可探索以增值评价替代单一分数考核的新模式,激发学校、家长和学生内生动力,构建特色多样的县中发展新生态。
“县域普通高中不能‘唯升学’论英雄,而应真正从学生出发,为其未来发展做铺垫。”周秀平说,在基本课程完成后,县域普通高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培养人才,为学生搭建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平台。对有志于且有能力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可以继续深耕相关学科知识,甚至参与学术科研项目。对有志于体育、艺术等的其他方向的学生,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资源。对一些理论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做好高中和高职的衔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要做好这些,相关部门的制度支持和经费投入必不可少。”她说。
“‘县中振兴’必将会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周秀平表示,要着力改善育人机制,切实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学生的创造性,真正用教育的力量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