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明源 华凌
北京长安街延长线西端,一个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正在崛起——近日,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正式开园。这里既是北京城市东西轴线的“新端点”,也是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延长线”。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第一城”,北京市科学规划、谋篇布局,建设出一个向“新”发展的产业生态圈。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园区由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门头沟区政府政企合作共建,旨在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的最佳实践基地”,推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据介绍,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的启动,是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园区将依托区域资源禀赋与政策优势,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集聚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园区积极拥抱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向‘人工智能+’重点发力。”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中发展智源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公司董事长许昊说。
目前,10余家涵盖“AI+制造”“AI+能源”“AI+医药”等核心赛道的高科技企业已成为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的首批入驻企业。商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总经理刘彬说:“‘人工智能+’中的加号,意味着不同的应用方向,园区对应用落地给予很大支持。”
为了支持“人工智能+”,门头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门头沟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以精准政策工具与资金赋能为核心,对场景建设项目和场景创新项目分别提供最高200万元和50万元支持。这一政策的出台,犹如为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的发展装上了助推器,将惠及园区及周边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项目,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园区。
除了真金白银的支持,门头沟区还依托算力、算法、数据三大平台,以及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17万平方米的研发中试与配套空间,能够为园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登记、数据入表、大模型备案等业务的引导及咨询服务。
许昊介绍,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融合数智、低碳、工业上楼等要素,构建“孵化—加速—研发—转化—制造—办公”全产业链布局,全面满足企业各阶段发展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接入了国产自主创新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提供700P规模的“即申即用”普惠算力支持,助力企业实现从模型训练、场景验证到产品中试的全流程闭环,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发展提供重要载体支撑。
除了算力等基础设施“硬件”,政策服务等“软件”同样配置到位。京西智谷大模型生态服务站与北京算法登记服务中心已在园区附近落成,推动人工智能与超高清数字视听(计算视听)、创新药械、制造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园区还致力于为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培育“生态雨林”。园区联合AI领域代表企业、单位等共同发起“AI PARK人工智能生态雨林伙伴计划”,形成覆盖“投资—算力—模型—云—场景”的全栈生态服务能力。
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北京市及门头沟区将持续释放以算力、数据、场景、基金、人才为核心的“五大政策礼包”,全力推动园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的实践基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