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11月17日,在地下8米深处,施工人员正在安装直径1米的管道,这条长达8.7公里的钢铁巨龙将作为污水输送带于年底竣工,成为广东中山市翠亨新区的又一“城市生命线”。
深中通道是中山与深圳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带,它的电力供应由翠亨新区未来大道地下综合管廊保障。作为全新规划的未来新区,管廊系统由中交二航局建设运营,有效避免了管线空中“蜘蛛网”、线路维修地面反复开挖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功能、养护需求,该地下管廊精心分成了污水舱、燃气舱、高压电力舱和综合舱四个独立的舱室,每种管线都有其特定的“居住空间”。除了宽3.45米、高3.75米,安装了弱电、通信、供水管等管线的综合舱外,高压电力等舱室的“单间”能够实现同类管线的统一监管、养护,延长管线的使用周期,杜绝多种管线的风险交叉、敞口外溢。

环境控制、系统治理是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的核心要素。由于燃气的管控养护难度大,地下综合管廊多数由三舱构成,由此中山市未来大道地下管廊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建成运营的四舱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为了做好城市动脉的科学统一管控、智能全天候养护,该地下管廊系统配备了高效的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七大系统。在管廊的顶部和墙壁上安装了3764个烟感、359个温湿度检测、359个成像等监控设备系统。
为了打破“智能守护者”实时监测的各项数据孤岛,管廊团队采用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开发了智能管控平台,“链接”了天气检测系统,开发了“回南天”除湿模块,可以实现高效的突发预警、精准定位、分析制单、事件处置和多线条联动协同。通过把市政管线变成“智慧脉络”,确保了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管廊系统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大大提升城市运转的效率和治理水平。
地上一个城,地下一个城,城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地下管廊对于支撑用地空间布局、实现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未来城市建设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标志之一。中山翠亨新区规划布置了4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现已建成超过29公里,这些管廊将形成“一环多线”的智能治理系统,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韧性的重要力量。
中交二航局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曾伟说:“地上市政路网实现无人机巡视,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入廊率持续增加,我们将始终守好城市智慧大脑运行的职责。”随着深中通道经济走廊、综合管廊“城市动脉”的不断完善,预计将吸引更多高端产业和人才聚集,进一步推动深中一体化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跃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