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地下储气与能源储备国际青年科学家创新峰会在武汉举办

2025-11-18 20:36:0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贾玮楠

近日,2025地下储气与能源储备国际青年科学家创新峰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会议聚焦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前沿方向及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吸引国内外40余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约130名专家学者参加。

峰会以“CO₂地质封存、地下储氢、地下空气压缩储能等地下气体储存中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围绕地下气体储存、地下空间储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岩土工程热点议题,通过特邀报告、学术论坛等多元形式,为全球该领域内专家学者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岩土力学与工程、渗流力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邵军表示,推动地下储气与能源储备技术创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关键作用。随后,中国科学院国际交流计划国际杰出学者、英国皇家科学院、皇家工程院、美国工程院三院院士Martin Blunt在发言中提出,开展地下储气与能源储备领域的全球性交流合作,对实现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推进全球能源深度脱碳意义重大,中国有望在该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特邀报告环节,7位国内外专家分享了多项前沿成果。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孙树瑜介绍地下储气中数字岩石物理的稳定高效数值算法,为深地储气设施安全运行和能源稳定供应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美国Carbon Solutions公司首席执行官Richard Middleton系统阐释了商业规模碳捕集、运输与封存项目的成本与风险优化路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琦展示了国内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领域的前沿成果。

此外,来自东京大学、丹麦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地球物理监测、清洁能源地下储存、含杂质二氧化碳封存解析等方向作专题报告,为该领域发展提供新思路。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地质碳储与工程安全研究中心、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主办。大会特邀报告后,多个平行分会场将陆续开展,议题涵盖井筒完整性、多孔介质成像与多场耦合、二氧化碳利用与封存等前沿方向;峰会还组织实验室参观考察环节,为与会者提供直观的学术体验。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