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夏凡 通讯员 彭正敏 金挺
“看,你们脚下这些青石板,曾经有无数赶考的学子走过,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活着的历史。”11月15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走马塘村的进士广场前,一群穿着卫衣的年轻大学生不时用眼神扫过一个个文化符号,有的低头凝望斑驳的字迹,有的掏出手机拍下石雕花窗……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阅城知行”系列活动走进走马塘村,该校党委副书记周树红作为导师正带领大家走读这座古村的文化精神。
“阅城知行”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以知行合一看宁波这座城市”的实践育人课,由该校机关第二党总支与艺术学院党总支联合打造。该活动聚焦宁波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潜和育人,引导一所以“城市”命名的高校就读大学生与一个城市精神的深度对话,旨在“以宁波水土养育宁波城市时代新人”。本季以“循文化之根,践知行初心”为主题,共有“耕读”“文渊”“商道”“城脉”四期,组织学生探溯文化基因。有着“中国进士第一村”美誉的走马塘村传承着“耕读传家”之魂,是宁波城市职院新生循迹溯源、笃学强能的“第一站”。

这里藏着说不尽的故事。自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陈氏始祖徙居于此,古村就走出了76位进士,更创造了“一门四尚书,父子两侍郎”的科举佳话。
“仔细看这些进士名录,”周树红在陈氏宗祠前停下脚步,指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说,“他们中有的官至尚书,有的为民请命,有的著书立说。但无论身在何处,始终秉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说完,他又望向学生,阐释其价值和启示,“从走马塘的进士精神,到宁波‘书藏古今’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正是‘耕读传家’与‘经世济民’的完美融合。读书不是为了脱离土地,而是为了更好地回报这片土地。”

一串串人名、一声声回响,引发大学生们遐想与思考。来自丽水畲族的雷张瑶,感受过陈氏宗祠的楹联匾额、老街的明清建筑和古今对话后,被这座城市的特质“圈粉”,她的学习心得写道:“宁波人胸怀天下、忠孝报国的情怀让我震撼,这次行走不仅是一次文化漫游,更是一场精神洗礼。”
另一位学艺术设计的同学表示:“走马塘不只是一座古村,更是一部传家的古书,流淌着清廉的家风,写满了江南的艺术。我要把这份文化底蕴融入创作,用现代艺术语言诠释传统文化精髓,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据悉,“阅城知行”活动分春秋两季开展,秋季“阅城”篇带领新生探访宁波文化地标,深入了解这座求学之城,春季“品业”篇则结合专业特色,让学生在城市脉动中提升专业素养。自2023年9月启动至今,活动已成功举办至第5季,累计吸引近535名学生参与。
(主办方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