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近半数从业者长期面临干眼困扰,超过三成存在视疲劳症状……11月18日,国内首份聚焦媒体从业者的眼健康报告——《厦门市新闻工作者眼健康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报告显示,每日超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成为影响广大新闻工作者职业发展与生活质量的健康隐患。
《白皮书》项目负责人、华夏眼科医院集团副总裁张昊志介绍,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深入实施,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这份《白皮书》由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与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联合发起,以厦门作为试点,通过系统性调研新闻从业者的用眼健康现状,为职业群体眼健康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全国范围内的职业眼健康管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这项调查共收集1345名厦门新闻工作者眼健康数据,深入分析影响其用眼健康的关键因素,对新闻工作者的眼健康进行全面评估。数据显示,49.5%的新闻工作者存在干眼症状,其中近三成为中重度干眼;视疲劳发生率高达33.3%,且干眼与视疲劳呈显著正相关,凸显了这一群体眼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与复杂性。此外,超过半数新闻工作者每日连续用眼时间超过8小时,视觉负荷与睡眠不足、工作压力形成叠加效应,共同加剧眼健康风险。
通过调研,《白皮书》揭示了四大突出问题:一是职业岗位与眼健康高度关联,采编策划人员的干眼指数达17.3,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岗位;二是干眼风险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年轻新闻工作者干眼指数高达17.5,这也打破了“干眼是中老年病”的传统认知;三是女性新闻工作者面临双重压力,尤其在采编岗位中,干眼与视疲劳共病率超过50%,已属于高发人群;四是新闻媒体从业者工作时间长、用眼负荷重,尤其需要对眼健康引起高度重视。
就此,厦门大学医学院专家团队表示,连续用眼时间每增加1小时,干眼与视疲劳风险分别上升29.6%与64.2%,建议严格执行“20—20—20”护眼法则,即每工作20分钟远眺20秒,同时要保障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此外,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有助于长期用眼过度群体实现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
当天,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签署公益关爱合作协议,项目将依托华厦眼科完善的全科诊疗体系,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从眼健康科普、基础筛查到临床诊疗、公益援助等系列专项服务支持,推动眼健康服务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前移,从“医院场景”走向“职业现场”与“生活场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