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前行:中国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压舱石”》报告在COP30上发布

2025-11-18 22:17: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当地时间11月15日,在巴西贝伦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联合发布《逆风前行:中国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压舱石”》(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坚定落实“双碳”承诺,务实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成为维系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稳定的核心“压舱石”“动力源”。

报告指出,中国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不仅支撑了国内碳减排,也为全球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绿色产品与技术。报告还表示,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清洁能源体系,与此同时,以九倍于全球其他地区的速度推动经济社会电动化,通过“能源转型+电动化”,探索出了一条迈向碳中和的可行路径。

大规模新能源建设也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区带来影响,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如何消纳,也是世界性难题。报告显示,中国一方面推广“光伏+”等创新解决方案,力推光伏治沙、采矿沉陷区光伏修复,农光、渔光和牧光互补;另一方面改革电力体制,推动“光伏+储能直至加氢能”配置,以及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建设,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和微电网,规范绿电和绿证权属,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攀升,带动了储能、智能电网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达“十三五”末的20倍。

报告还指出,工业生产和与其相关的能源消耗,仍是中国碳排放的主体。为此中国大力推动绿色制造与产业升级,激励传统高耗能行业通过技术改造、能效提升降低碳排放。同时,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赋能工业生产,推动“低碳制造”向“智能减碳”转变。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等一批绿色园区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智慧能源系统,为绿色转型贡献了良好实践。

报告还系统介绍了中国在绿色物流、绿色建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方面的进展和成功案例。

据悉,报告是在COP30“中国角”举办的“低碳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主题边会上发布的。该边会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联合主办。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