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均 通讯员 王珊
11月25日,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现代设施农业专场决赛在西郊国际农产品展销中心举行。大赛以“设施农业 科技赋能”为主题,汇聚22个覆盖“耕、种、管、收、防”全链条的优质项目,直击行业痛点,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为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上海方案”。

22个项目硬核比拼
科技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闯入决赛的11个创新类项目中,既有AI驱动的设施草莓水肥精准智控系统、盐碱地土下铺膜防渗阻盐技术装备等破解产业痛点的硬核技术,也有设施农业机器人AI芯片等前沿创新成果,多项技术突破国外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个创业类项目则聚焦产业化应用,涵盖设施绿叶菜智能耕种管收系列机器人、工厂化番茄授粉机器人、数字农产品交易平台等,已在多地实现示范推广,展现出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所有参赛项目采用“7分钟路演+5分钟问答”模式展示,创新类项目侧重答辩水平、创新性与技术水平及示范应用能力,创业类项目聚焦答辩表现、产品技术创新及市场应用前景,由9名行业主管部门、技术领域及金融投资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专业评审。现场,交通银行发布“交行力量,科创兴农——交通银行服务农业科技行业行动方案”,提供信贷、股权投资支持。

经角逐,最终设施农业机器人AI芯片设计与应用项目和设施绿叶菜智能耕种管收系列机器人项目分别获创新类、创业类一等奖。获奖项目将纳入上海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库,优先获政策扶持。
绘制现代农业新图景
2024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发布,上海各地正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布局现代设施农业新赛道,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次大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办,重点聚焦智能装备研发、精准环境管控、绿色种养循环三大赛道,旨在推动现代设施农业科技成果、金融资本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从AI芯片、激光除草到智慧种养、精准检测,22个项目覆盖设施农业全链条,不仅破解了“人工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技术依赖进口”等行业痛点,更构建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成为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据悉,大赛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主办,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东方城乡报社承办,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等单位协办,共同构建“政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生态。未来,随着这些创新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将加速上海现代设施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也为全国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