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李露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EMBA喻见·大讲堂之“脑机接口技术研究与应用”成功举办。讲座特邀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唐洲平教授主讲,帮助同学们深入把握该领域的技术前沿与临床实践,为产业创新与战略布局注入前瞻洞察。

华科大管理学院副院长戴鑫介绍,脑机接口技术作为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前沿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医疗健康的边界,拓展人机交互的维度。从智能诊疗到神经康复,从脑科学探索到临床落地应用,脑机接口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未来医疗开辟全新可能。
唐洲平首先回顾了脑机接口从科幻想象逐步发展为现实技术的历程。他说,中国古代就有“御剑飞行”等想象,而西方科幻作品如《黑客帝国》《阿凡达》也描绘人机融合、意念操控等场景,这些都为脑机接口的实现提供思想源泉。自1857年首次记录动物脑电活动、1924年人类脑电波被发现,到1973年“脑机接口”概念正式提出,再到1998年首例人体植入实验成功,脑机接口逐步从科学幻想走向实际应用,尤其在医疗康复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脑机接口通过直接采集并解码大脑电信号,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可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类。”唐洲平说,侵入式信号质量高但风险大,非侵入式安全性好但信号较弱,各有优劣。脑机接口的核心在于理解大脑的“语言”——即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信号,并通过算法解码这些信号,从而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或对神经活动的调控。
在政策与产业布局方面,唐洲平指出,全球多国已将脑机接口列为国家战略。中国自2016年启动“脑计划”以来,不断加大投入,2025年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推动产业创新的实施意见。他认为,中国正从“追赶者”向“并跑者”转变,各地如上海、光谷已建立产业集聚区,医院、高校与企业协同推进技术转化,并在医保定价、行业标准等方面率先突破。
唐洲平介绍,脑机接口将引领“人机共生”新纪元,不仅在医疗康复,更将在教育、军事、航空航天、情感交互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他呼吁产业界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聚焦核心技术,突破芯片、柔性电极、低功耗电子等关键环节,共同推动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走向世界前沿。
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积极提问,围绕脑机接口在疾病治疗中的近期应用前景、治疗费用的可及性、脑机接口与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评价方法,以及在儿童多动症与自闭症领域的研究进展等话题与唐洲平进行深入探讨。
(受访单位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