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每一个创新火花,照亮产业星空——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专业赛举办

2025-11-25 21:42:3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合成生物学,通过对生物体的底层“编程”,重塑生物系统的交叉学科,正为医疗健康、食品、能源等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11月25日,走进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专业赛(以下简称“专业赛”)半决赛、决赛现场,怀揣着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技术从全国各地走来的44支团队,在这里寻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的聚合点。

常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业赛获奖项目将优先获得科研技术、技术合作、各类人才及产业配套政策、未来市场等支持服务。其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并落户常州的获奖企业,符合条件的将分别获得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的贷款授信支持,并给予三年期无还本续贷。

“当前,常州将加快未来产业发展作为突破发展瓶颈、优化产业结构、重构城市竞争优势的核心举措,重点布局了包括合成生物在内的‘6+X’未来产业赛道。”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方靖表示,常州已集聚合成生物相关领域企业203家,预计今年产业产值将超150亿元。

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学、工程学、化学、材料学和信息技术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有数据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在2028年有望达到约500亿美元。

在我国,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产业也迎来发展黄金期。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郑玉果在决赛开幕式致辞中介绍,当前,我国的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整体水平已经位居世界第二梯队前列。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发展短板。郑玉果表示,在合成生物底层技术领域,我国的高端数据库、人工智能软件、高端用生物反应器、核心生物催化剂仍依赖进口,生物制造的原料利用、产品结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研发、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和标准体系等仍存在较大差距。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来,全国各地为合成生物、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营造生态,其中北京、天津、上海等24个省(区、市)为合成生物、生物制造出台了专项政策。

乘着未来产业的东风,常州也抢抓合成生物发展风口。方靖介绍,近年来,常州制定了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创新政策,规划建设了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西太湖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溧阳生物智造产业园4座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区。

布局高水平创新平台,也是常州构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生态的题中之义。目前,南京师范大学与常州国家高新区共建的南师大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已获批“江苏省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已落地投产30个项目;位于常州金坛区的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参与制定了合成生物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研究所孵化的常州新一产生命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产值已超1.5亿元,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四链融合促创新创业项目扎下根、快成长

面对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挑战,此次专业赛成为常州集聚创新主体、引育优秀人才、孵化前沿项目的“支点”。在向全国高水平创业团队和优质项目发出邀请的背后,常州捧出了一系列政策礼包,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常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常州市设立的合成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将对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落户常州的获奖企业给予优先支持;对引进的海外顶尖人才,常州给予2000万元以上特别资助,且上不封顶;对引进的本土顶尖人才,给予1000万元以上特别资助,且上不封顶;对入选“龙城英才”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的,分档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拨投联动”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珍视每一个创新火花”的城市创新理念,在本次专业赛中也被温柔呈现。本次大赛未入围决赛的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领域参赛企业、团队,也受邀前来参加专属路演以及总决赛观摩机会,获得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支撑。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文雷所言,此次专业赛不止于一场比赛,而是通过“赛事选拔+资本助力+产业对接+持续服务”的组合拳,助力常州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生态,让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在赛后能够扎下根、快成长。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