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银川发展硅基产业,首先,要在持续的竞争中保证优势,能源价格是核心;其次,技术是降低成本的核心抓手,亟待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成本下降。”11月22日,随着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专题辅导的开讲,“硅划未来·智汇银川”院士专家宁夏行“听专家怎么说”活动拉开序幕。
当前,宁夏银川正在打造“中国新硅都”的征程中行稳致远。面对产业升级的命题,如何抢占行业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宁夏科协系统主动架桥搭梁,特邀院士专家组成外脑智库,让顶尖智慧转化为产业升级的硬核动能。
院士专家服务团一线问诊
2023年,银川提出打造“中国新硅都”的战略定位。目前,该市硅基产业已基本形成光伏材料、半导体材料为主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聚集了宁夏硅基产业近60%的企业、70%的研发投入、80%的产值贡献,近3年产业集群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300亿元。
“目前,产业仍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的问题,现代化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完全释放,影响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宁夏科协副主席陈宏灏说,银川市硅基产业还存在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仍不完整、创新能力需再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滞后等短板,需要精准锚定破除卡点。
因共识而聚力,宁夏科协与银川市政府双向奔赴,特邀杨德仁等院士专家来银川传经送宝,通过专题辅导、需求对接、合作交流等形式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会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志等专家围绕“银川硅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浅析”等内容作了专题分享。院士专家服务团还结合银川市科协前期征集的企业技术需求,分组深入园区、企业、高校等开展面对面需求对接,进一步探讨技术服务合作落地路径。
宁夏中欣晶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宁夏第一家半导体材料企业,近年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平台+人才”为载体,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成果。杨德仁等专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精准问诊发展需求,共议技术迭代方案。
“半导体行业正面临着市场环境复杂、经营压力加大的挑战,杨院士提出的产业高效发展路径与降本增效技术方向,让我们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树立了坚定信心。”该公司模拟工程师倪浩然说。
要靶向施策,更要长效赋能
“破解企业发展瓶颈、激活产业内生动力,不能搞‘一锤子买卖’和‘一阵风帮扶’的短期驰援。”在银川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负责人马蓉娟看来,唯有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才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今年以来,银川市科协创新开展“小分队、精准化”院士专家服务产业发展系列活动,累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02项,先后邀请8批次25名院士专家来银川开展技术服务指导,为50家企业(园区)解决技术难题75项。目前,该市已建成国家级学会服务站5家,引入“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9个。
本次活动中,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牵头组织13家顶尖学会齐聚银川,融智破局。“专家阵容之所以如此强大,就是为了给当地企业破解难题。”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秘书长张增志坦言。
要靶向施策,更要长效赋能。此次,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一家国家级学会服务工作站。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还分别与银川经开区、银川高新区、苏银产业园签订了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协议,合作内容涉及技术交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
“活动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产业发展的春潮正蓬勃涌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雷冰海说。该活动传递出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坚定了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决心。“未来,我们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依托科技进步与院企合作,全力推动产品嵌入半导体与光伏核心产业链。”宁夏北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表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