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破解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瓶颈  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工作交流会举办

2025-11-27 14:57:1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通讯员 胡珂

“杭州坚持‘精准服务+开放共享’,加快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鼓励高校的创新成果、科创基金投资的项目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想验尽验,应验尽验。”11月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工作交流会上,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秀华介绍。

概念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被视为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初一公里”。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本次交流会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20余个省市的科技部门负责人和50余家概念验证机构代表。与会代表围绕概念验证平台的建设经验、机制创新与共性挑战展开深入交流。

“概念验证是一个涉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主体,要素配置复杂、协调要求高的紧密联系工程。”济南市科技局总工程师张根生介绍,在济南,概念验证中心大部分初始项目来自产业合作伙伴提出的真实、紧迫的“市场需求”,让企业深度参与到技术共同开发与验证过程中,在概念验证项目推进、平台与人才建设、产业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成效。

“需求驱动”正是杭州打造概念验证中心的四大模式之一。杭州以市场实际需求牵引项目遴选与验证,有效提升了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适配度。例如,杭光所概念验证中心紧扣富阳区光电产业发展需要,主动引进外部项目,提供性能测试与工程化研究服务,大幅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目前已成功孵化企业并获得13件发明专利。

楼秀华介绍,杭州用“定向组织+公开征集”方式培育概念验证中心,实施“先创建、后认定”的分步走策略,邀请院士牵头把好“入门关”,通过“赛马亮晒+动态调整”机制管理,去年对1家验证中心摘牌,确保资源投向最具潜力的主体。

为健全概念验证的长效运营机制,多地正着力构建体系化支撑生态。上海推动重点任务清单、未来产业基金、项目经理人、集聚区建设“四位一体”,形成“提升现有平台能级、新建一批、储备一批”分类推进路径。由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与复旦大学共建的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打通应用研究、工艺验证、功能验证到市场评估与工业化生产的全链条,已完成23项概念验证,形成样机6台,促成转化达1.38亿元。

武汉搭建专业服务平台,建立“技术经理人+学术/产业/投资专家团”服务网络,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中试检测、技术交易、融资辅导等六大核心服务,建立“技术经理人初审—多领域专家复审—校政园三方终审”的三级遴选机制,确保入选项目兼具技术创新性与市场可行性,并链接知名创投机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为项目匹配应用场景与融资渠道。

尽管各地探索初见成效,但资源分散、标准不一、协同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本次交流会发起成立“概念验证平台服务联盟”的倡议,旨在推动资源共享、机制互鉴与服务协同,进一步提升全国概念验证体系的整体效能。

科技部七司副司长陈宏生会上表示,概念验证平台兼具公益属性与市场属性,需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运营相结合,构建可持续的概念验证平台运行机制,建立规范高效的验证流程;要持续强化概念验证相关要素供给,立足本地科研、技术与产业资源优势,紧扣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