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丨石头里“蹦出”新产能

2025-11-28 09:23:5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从稀土永磁粉的微米级突破,到石英砂生产的技术革新;从高效高质的自动化生产,到清洁无尘的绿色车间……

近日,记者跟随中央和全国性行业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增强“四力”教育实践贵州行活动,走访调研贵州多个传统行业。企业车间里,一场场蝶变正悄然上演——在技术、工艺等创新力量的驱动下,贵州的传统行业焕发出全新生命力,一块块普通的矿石里,正持续迸发出蓬勃新产能。

材料突破:永磁领跑全球赛道

永磁体是一种能够持续保持磁性能的材料,主要原材料包括镨、钕、镧、铈等稀土金属矿产。它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心脏”。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商品防伪二维码……这些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永磁材料。

当记者来到位于独山县的贵州法拉第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时,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100多台压型机床轰鸣作响,“吞吐”出一排排一块块的黑色小方块;另一边,灰色的产品正源源不断地从机器里运输出来。

“这个灰色的粉末就是钕铁硼合金超细永磁粉,它可谓是灰色的‘黄金’。”贵州法拉第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曹江平介绍,研发团队通过配方、熔炼、快淬、真空破碎、筛选及纳米表面修饰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生产出的磁粉粒度仅为5—10微米,而且具有高抗氧化性和磁性,在信息记录、追溯和防伪等方面表现出色。火车票的磁性二维码、贵州的茅台酒防伪标识,都应用了这一新材料。

“目前,永磁铁材料还被尝试用于3D磁性打印领域,在打印医疗器械、人体骨骼支架中,我们的产品同样表现出色。”曹江平指着图片说,“这个3D打印成品边上这些‘毛茸茸’的细小粉粒,就是因为磁性材料制造工艺不够先进产生的,会影响磁性。而对比之下,我们的材料边缘平滑干净,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传统制造企业一定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产生新的增长点,才能使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走在同行业的前列。”曹江平告诉记者,为了让企业实现高科技附加值产品生产,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该公司每年投入营收的6%以上来搞研发,还与贵州大学合作,产学研一体进行攻关。“从2020年投产以来,我们的钕铁硼合金超细永磁粉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且实施了知识产权保护。可以说,无论是生产技术、产品性能还是附加值,这款产品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曹江平说。

工艺创新:石英焕新绿色生产

“进门干净净,出来灰扑扑。”这是许多传统的石英砂生产车间的真实写照。而当记者走进贵州子垚硅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子垚硅业”),只见生产车间干净明亮,一改灰尘漫天的传统车间样貌。

如何把重污染的传统生产线,改造为绿色环保车间?子垚硅业总经理彭兆虎道出关键:“我们除了对生产设备进行创新改造,而且用了总投资的13.9%配置除尘设备。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绿色环保生产,而且生产链上所有‘废弃物’都得到利用,真正做到把一块石头‘吃干榨净’。”

彭兆虎指着排水口自豪地说:“你看,这里流出来的废水是不是像矿泉水一样清澈。这就是因为用了我们全国首创的水循环系统,排水浊度比国家标准还低。” 

行走在整洁的厂房里,如小山般堆积的沙土吸引了记者注意。“这可不是普通的沙子,它是增加石油开采量的‘功臣’——压裂砂。”彭兆虎说,过去,我国在压裂砂生产领域一直被“卡脖子”,石油开采企业只能从国外进口这一材料。

“通过对球磨机、擦洗机、整形机等设备的生产工艺创新,我们打破垄断,生产的压裂砂被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争相采购。”彭兆虎告诉记者,企业压裂砂产量每天可达3000吨,但仍是供不应求。

“为增加产量,下一步,我们要新建一个烘干分筛成品车间。同时,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彭兆虎说。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