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11月26日至27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中国中冶主办的“走进新国企·探秘中冶‘好房子’”企业开放日活动成功举办。活动中,记者走进中国二十冶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中国二十二冶雄安启动区创新坊住宅项目、中国十七冶保定莲池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项目,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访谈发现,科技为中国中冶助力城市更新注入强劲动能。
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是一座承载着华北地区装备制造业记忆的老厂区,曾是工业时代的“硬核地标”。随着城市发展转型,老旧厂房设施老化、周边片区功能混杂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区域发展。

中国二十冶精准锚定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区现代功能需求的结合点,采用全域、全要素、系统化的“好城区”焕新理念,分类施策推进建设,成功将老厂房的“工业筋骨”与新城市的“生活血肉”深度相融。
针对机床总厂内具有历史价值的苏式厂房、大型机床设备及工业管线,项目团队联合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开展专项勘察,为每一处遗产建立详尽档案。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构建精细化模型,精准还原建筑结构细节——在完整保留厂房高挑空间、红砖墙体、钢构桁架等工业特色的基础上,对屋面、墙体实施防渗加固与节能改造,更换环保节能门窗,既延续了“工业风”的历史肌理,又满足了现代建筑的安全与环保标准。
目前,中国二十冶以城市更新需求为导向,在工业遗产修缮、老旧小区改造、生态修复、绿色钢厂建设等重大项目中,规模化应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超憎水材料、数字化技术等,实现“绿色低碳+功能提升+历史保护”多重目标,形成了一系列自主技术创新成果。
走进中国二十二冶雄安启动区创新坊住宅项目的建设现场,可以看到多栋住宅楼已经拔地而起,主体框架清晰可见。现场数台塔吊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展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建设景象。
在这里,中国二十二冶将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贯穿规划、施工、管理全生命周期,依托物联网、BIM、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建造平台与项目业务全链路融合管理项目全周期;应用“云巡查+智慧调度”系统,依托无人机实时监测与BIM模型智能纠偏技术,借助管理云平台人员、质量、安全、进度、物料、环保、成本七大模块进行全要素精细化管控,推动项目向高效益、低排放、智慧化的新型建造转型。
站在中国十七冶保定莲池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项目现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美观的楼宇立面、平整畅通的道路街巷、分布有序的绿植花卉。
记者了解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十七冶锚定“好房子”“好社区”的建设目标,用“心”去设计,用“严”去选材,用“精”去建造,发挥“投资—设计—建造—运营”全产业链的技术、资源整合优势,从源头筑牢建筑低碳基因,过程中构建以数智建造为统领、以BIM技术为支撑、以品质履约为目标的全链条管控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从社区环境到能源利用,全方位打造节能、低碳、生态型宜居家园,为群众提供舒适健康便捷的居住体验,集中呈现十七冶以“四化”转型、打造“五个一流”助力城市更新的实力与担当。
(中国中冶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