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岗常态化 能否带来教育公平?
来源: 综合新华社、光明日报等
编辑: 马嘉悦
2021-08-27 13:26:13
义务教育学校不均衡,主要是师资不均衡。新学期,北京市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的轮岗和交流。大面积推进干部教师轮岗,能否真正盘活教育资源,带来教育公平?

常态化教师轮岗  把“学校人”变成“系统人”

“新学期北京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轮岗。”这是近日召开的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放出的“大招”。

事实上,这轮改革的行动者不止北京。比如武汉近期公布2020至2021学年的教育安排,公布了教师轮岗的名单;上海明确提出每名教师10年内须有规定的流动记录;深圳也提出拟推行大学区招生,教师轮岗交流……这一轮密集的改革动作,有力释放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信号。特别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结合“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来看,这轮教育改革可以说是非比寻常。


作为家长,无不希望把孩子送进名校。而考虑到职业待遇和个人前程等因素,名师也愿意到名校工作。这样一种选择机制,最终造成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不利于教育公平。而教育资源分配差异也催生了“学区房”,一大批炒房群体应运而生,严重背离“房住不炒”政策。站在这样的角度,这轮教育改革目标在于,让名校和名师彻底解绑,让教师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甚至“系统人”,从而淡化“学区房”概念,更好地促进教育资源流动,提升整体教育公平。>>详情

老举措再升级 需打破什么?

教师轮岗并非北京首创。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县 (区 )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提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要求,旨在实现县(区 )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为什么大家的感受并不明显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之所以一直没有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教师轮岗,最主要原因其实是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建设所谓“强校”“优质校”的迷思,通俗来讲,就是“名校情结”。这并不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名校本身也会阻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两方面的阻力,让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在有些地方,只是应付性、象征性、点缀性地轮岗。”

教师本人也未必愿意轮岗。某教育强区中学教师向科技日报记者坦言,如果让她选择,她不愿意轮岗——轮岗学校可能离家更远,生源质量也会差,教起来更费劲。

熊丙奇表示,以前由于没有常态化的教师轮岗制度设计,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几种异化情况。一是象征性地由强校帮扶弱校,选派部分教师到薄弱学校去,实际上还是进一步强化强校的地位;还有一种则是把“不听话”的教师纳入轮岗的范畴,把轮岗作为一种权力甚至惩罚措施。

“常态化、制度化的教师交流轮岗是针对全员的。这样一来,以前教师关于交流轮岗的一些想法就不存在了。”熊丙奇说,此时,轮岗成为教师的职责,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按照全员交流轮岗的新情况,来设计教师奖励和评价体系。>>详情

本轮教师轮岗有何新特点?

其一,规模更大。据媒体报道,上海要求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10年内必须有规定的流动记录;深圳要求市、区教育部门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北京市提出,将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虽然各地要求不同,但均表示教师交流轮岗人数要大幅增加。

其二,要求更细化。北京要求公办学校正、副校长,凡是距退休时间超过5年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原则上应进行交流轮岗;上海提出,针对跨学段学区、集团,每年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5%,流动时间不得低于2年,其中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20%。

其三,时间表更明确。上海提出,三到五年内,通过骨干教师流动、培养等多种方式,确保每所小学至少有1-2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高级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每所高中都有1名正高级教师;北京提出,在今年年底之前,在目前基础上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试点,试点区之一东城区明确提出,3年左右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100%交流轮岗。>>详情

教师轮岗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益尝试

如今,以教师交流轮岗为代表的一揽子改革举措,最终指向都是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夯实社会公平基本盘。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历史形成的,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改革,一定能够不断缩小学校间的水平差,稳定全社会的心理预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