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暗藏这些疾病 院士提醒你雨灾后需防大疫
事件回顾
暴雨带来的灾害不仅会让人民遇险,还可能破坏城乡的自来水管网系统、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会随洪水的传播而扩散,给人民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阅读全文>>
评论
大事记
来源: 科技日报、央视财经、中国天气网、果壳、福建卫生报等
编辑: 陈可轩
2021-07-22 13:20:03
“河南雨灾后需防大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提醒,水灾后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应格外注意预防。

“河南雨灾后需防大疫。”21日,科技日报就雨灾后如何避免疾病发生联系到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他指出,水灾后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应格外注意预防。

“从传播途径上讲,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及接触性传染病。”张伯礼提醒,公众应该注意,暴雨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蚊蝇、细菌的滋生更加有利。>>详情

生水是传染病最直接的传播渠道

以介水传染病为例,水是它的重要媒介。包括甲肝、血吸虫病、霍乱、痢疾等在内的传染病均可以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这种传染病的特点是,一旦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后,可呈爆发流行,短期内会突然出现大量病人。

资料显示,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1200多人出现急性黄疸。这些人被确诊为戊肝;2004年孟加拉国洪灾之后出现腹泻疫情暴发,波及17000多人,病原体为霍乱弧菌和出血性大肠杆菌; 1998年西孟加拉洪水暴发后继发16000多人感染霍乱弧菌。>>详情


7月20日,车辆在郑州市街头被淹。 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防范肠道传染疾病!不要吃洪水接触过的食物

“入口的食物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喝生水,尽量喝相对清洁的水,比如密封桶装水、瓶装水或烧开后的水。”张伯礼提醒,在家加工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详情

洪水中夹杂有大量污染物,如垃圾甚至粪便,洪水期间,水源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食物、瓜果、蔬菜等也很容易受到污染。如果水和食物处理不当,就很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感染性腹泻、甲型肝炎等。

世卫组织曾给出过“洪水接触的所有食物需丢弃”的建议。要注意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和被水浸泡后发霉的食物;不吃淹死的家畜家禽和过了保质期的食品。>>详情

防范接触性传染疾病!皮肤接触洪水快擦干

“针对皮肤传染类疾病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减少接触水和在水中浸泡,或下水后及时进行冲洗清洁擦拭干净。”张伯礼提醒,如果皮肤已受损,要把受伤的地方清洗干净,尽量保持干燥,及时应用皮肤外用药,防止病原体通过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洪水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和不明物质,人体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可能引起皮肤溃烂、继发感染等严重后果。

如果是由于参加抢险工作等不得不下水,一定要确保自己身上没有开放性伤口,并注意个人防护,比如涂抹防护油膏、戴手套、穿胶靴、扎紧袖口裤腿,避免划伤肢体,同时注意每隔1~2小时出水休息一次。>>详情


7月20日,郑州市民涉水骑行。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防范虫媒类传染疾病!远离蚊虫避免叮咬

洪水时,积水、粪便、垃圾及腐败的动物尸体会为蚊虫提供良好的繁殖场所。促使蚊虫密度猛增,其与人群接触频繁,虫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1991年,湖南、湖北两省遭受水灾,导致上万人感染了血吸虫病;安徽省2003年水灾后,疟疾的发病率比2002年同期升高了269.25%;1987年,我国台湾发生洪涝灾害,造成登革热暴发,导致198人患病......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详情

应对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些

面对暴雨洪水带来的生活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容易流行等问题,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严防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其中,改善住宿条件和饮食饮水卫生是当务之急。>>详情

具体防治措施包括:

第一,治理环境卫生,严防水体污染。

第二,做好自我防护。

第三,注意食品卫生,严格做到“十不”,杜绝“病从口入”。

第四,积极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普及防病抗病知识。

第五,防疫部门要做好洪水过后的消毒、杀虫、灭鼠工作指导,提供药品、器械和技术指导。

第六,加强疫情监测和医学观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