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速度:半年12亿技术合同成交额

2019-01-17 07:48:46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迎霞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看台

赵功强一边翻资料一边喜形于色:“刚刚得到消息,这个数字已经破了12亿元。”他所说的数字,指的是宁夏技术合同成交额。

作为宁夏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他激动的了。而此前不久的官方统计显示,全区去年科技成果转化呈爆发式增长,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82亿元,同比增长61.4%。

2018年6月初,宁夏技术市场投入试运营,技术合同成交额仅为3.47亿元,12月中旬便突破10亿元大关。短短半年时间,宁夏科技成果转化到底是如何实现“凤凰涅槃”的?

政策先行 点燃成果转化热情

2018年12月25日,宁夏农林科学院会议室,一场关于科技成果转让的奖励大会点燃了在场科研人员的热情。该院农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和他的团队经过5年的研发培育试种之后,“宁单41号”终于在当年11月9日正式通过玉米新品种的审定,生产经营权以80万元高价成功卖给宁夏科泰种业有限公司。按照2018年11月1月新实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李新和他的团队获得64万元奖励经费。

翻开该院2018年有偿转让转化技术成果清单,共计8项成果实现转化,总金额达480万元。

“农科院只是宁夏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宁夏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首先要归功于自治区的政策扶持。”自治区科技厅创新体系建设处处长马小明称。针对科技资源短缺、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去年修订了《条例》,科技厅还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条例》把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权、使用权、处置权下放到成果完成单位,并将收益的80%归团队所有,项目主持人还能再拿其中的50%,从而调动了研究人员转化的积极性。”赵功强一语中的:“这回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价值。”

搭建体系 打通线上线下交易

政策有了,宁夏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最主要的就是依托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搭建了‘一网一厅二室’的宁夏技术市场服务框架体系。”马小明称。

“一网”即集“展示、对接、交易、共享、服务、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宁夏技术交易市场线上服务平台;“一厅”即位于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技术市场共享服务大厅;“二室”即多功能路演室和洽谈室,用于开展科技成果项目路演、技术培训、技术洽谈等服务。

宁夏技术市场最大的亮点在于全国率先实现交易网上支付。“我们开发了一个名叫‘宁科宝’的软件,是类似于淘宝购物的第三方平台,核心技术和钱款先期放在里面,对企业和科研人员都能起到利益保护及行为约束作用。系统还能进行价值评估,让双方放心交易。”

与此同时,宁夏还建成了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技术转移转化与产业化模式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银川、石嘴山国家高新区,吴忠金积工业园区等发挥“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作用,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分支机构或服务站;全区范围内建有9家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促进区内外企业、高校、院所协同创新。

顶层设计 建立机制助力突破

让广大企业振奋的是,自治区财政厅、科技厅专门拿出2000万元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对于区内购买科技成果的企业按照技术合同交易额的20%给予补贴,极大地鼓励了企业的积极性。

宁夏为了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今年计划着重从顶层设计入手。“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自治区财政在2019年预算中设立了专项资金,将形成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长效机制。”马小明称,宁夏充分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天使基金”为科技企业成果转化提供融资服务,并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机制。

今年,宁夏还将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力度,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切实解决技术创新与市场配置“两张皮”问题。

另外,针对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宁夏还将建立完善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评价机制。自治区科技厅也已成立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处,并建议将市场合同交易额纳入市县区绩效考核。

“总的来说就是聚焦资源、培育机构、引进资本、壮大产业、畅通渠道。”赵功强称,这是宁夏半年多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经验、思考,也是下一步奋进的目标。

责任编辑: 符雪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