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十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2019-11-14 15:27:42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于紫月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于紫月

“糖尿病严重影响公众健康,通过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使人民群众认识到自身的健康责任,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于防治糖尿病,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1月13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举办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如是说。

活动以“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为主题,宣传糖尿预防、早诊早治及患者加强自我管理的理念及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推动糖尿病防治知识普及。

11月14日是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当空腹血糖在1 mmol/L-7.0mmol/L,或糖负荷2小时血糖在7.8mmol/L-11.1mmol/L时,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危害较为严重,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如何预防糖尿病?

与会专家表示,首先要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让老百姓引起足够重视;更要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人群应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应及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有研究显示,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对糖尿病的认知存在一定误解。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

提示: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误区二、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我还很年轻,也没有任何感觉,不可能得糖尿病。

提示:糖尿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没有症状不可以排除糖尿病。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可以了。

提示:得了糖尿病不能只服用药物,需要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健康教育心理调适等。

误区四、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糖或主食的摄入。

提示: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每日膳食总热量和均衡营养。

误区五、控制血糖,越低越好。

提示:应设置血糖个体化控制目标,把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过高或过低。

误区六、只要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

提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误区七、糖尿病监测,只需要检测血糖就够了。

提示:了解病情需要全方位监测,血糖监测只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误区八、虽然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不治疗。

提示: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需要及时正规治疗。

误区九、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了。

提示:糖尿病没有不舒适也需要终身治疗。

误区十、有些保健品能够治愈糖尿病。

提示:目前没有任何治疗可以治愈糖尿病,保健品既不能有效治疗,更不能治愈糖尿病。

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病,深深影响着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如果大众不能科学、理性地认识它,怎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呢?“希望更多的机构、专家、媒体、个人参与到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吴敬呼吁。

新华社发(朱禹制图)资料来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 陈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