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好胜代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要打造“森林南阳”

2020-05-25 18:59:03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乔地

科技日报记者 乔 地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核心区和渠首所在地城市的市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阳市市长霍好胜表示,坚决扛稳水质保护政治责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建设“森林南阳”,让绿色成为南阳的永久底色。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0.51%。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南北植物兼容,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重要基地。境内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森林湿地公园18个,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定位,南阳市推进“三线三带”建设,坚守1300万亩耕地红线,保好基本农田;坚守1822万亩林地绿线,建好生态屏障;坚守400万亩湿地水域蓝线,养好生态之肾。

霍好胜表示,在建设“森林南阳”过程中,南阳市着力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林业发展与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关系

建设乡情乡风浓郁的森林乡村和森林特色小镇,城镇满目青翠,村庄绿树成荫。霍好胜介绍,2018年,国家林草局授予南阳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9年更是大丰收,西峡县、桐柏县、淅川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县城;全市共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63个、省级森林乡村63个、省级康养(旅游)小镇3个;西峡县老界岭被授予“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称号、西峡县五里桥镇前营村被授予“全国森林乡村建设工作示范样板村”。

西峡县太平镇对旅游干道和村镇要道、河道进行全域绿化美化,做到高低搭配,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栽植各类绿化苗木和花卉200多万株,打造了208国道绿色旅游长廊,森林面积达10.2万亩,森林覆盖率92%,形成了以街道、公共场所绿化为骨架,以住宅小区、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的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的森林小城镇绿化建设格局。淅川县毛堂乡银树沟村立足资源生态优势,发展玫瑰2000亩、优质薄壳核桃1000亩,建设了集森林旅游步道、森林特色民宿、采摘体验区为一体的3000亩特色森林观光旅游基地,森林面积达86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形成了优美宜居生态环境。

南阳市围绕“绿色引领、生态高效”的发展目标,结合造林绿化,依托国储林项目建设,围绕“两花、三果、四药”,大力发展猕猴桃、软籽石榴、薄壳核桃、山茱萸、辛夷、月季、玉兰等名优经济林和特色花卉苗木,打造月季、玉兰、猕猴桃、核桃、茶、栀子、软籽石榴、黄金梨、桃、木本中药材等“十大产业基地”,打响南阳月季、南召玉兰、西峡猕猴桃、淅川软籽石榴、内乡核桃、南阳有机大白桃、桐柏玉叶、唐河栀子等“八大产业品牌”,不断扩大面积,提高质量,打响品牌,增加效益,推动特色经济林发展。

西峡、南召、卧龙等县区实施花香果海工程。西峡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形成了沿312国道百里猕猴桃长廊。南召县推进“林苗药”一体化种植,集中打造连片辛夷、玉兰基地2万余亩,采用林间发展白芨、黄精、连翘,实施生态扶贫,带动贫困户1100户近2000余人实现年劳务收益1万元以上。卧龙区借助举办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加快月季产业发展,目前月季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成为享誉全国的月季之乡。

方城、唐河、新野等县着力推进乡村林果化,今年以来方城县新发展优质大白桃6000余亩,唐河县发展油蟠桃2600余亩,新野县发展优质桃梨1000余亩,既绿化美化了乡村,又促进了林果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努力把南阳打造成“花果山”。

2020年,全市目标新发展特色经济林11万亩、总面积达到461万亩,新发展特色花卉苗木7.3万亩、总面积达到57.3万亩。

生态保护与转型发展的关系

南阳市通过乡村绿化美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把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西峡县创新实施“六个二”工程,每年每个乡镇完成2处100亩以上的生态林营造、2条生态廊道绿化、2个森林村庄建设、2处100亩以上特色经济林基地、2处50亩以上义务植树基地、2处3亩以上小型游园,以点带面,打造精品亮点工程,提升乡村绿化水平,目前森林村庄总数达到72个。

方城县枣庄村把绿化造林与脱贫攻坚、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相结合,对村内环境进行边整治边绿化,在房前屋后栽植各类花草树木1万余棵,围村种植1200亩南阳优质大白桃,不仅绿化美化了乡村,而且带动了周边50多名贫困户就业。同时,依托枣庄村紧邻赵河省级湿地公园和方城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优势,将“千亩桃园”打造成“千亩游园”,吸引群众春季赏花观景、四季采摘瓜果。

把生态保护发展与现代林业发展结合起来,全市380万亩天然林和625万亩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恢复和扩大森林湿地资源,全市重点湿地保护率达到65%以上,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强森林湿地综合防护效能。目前,全市已建立国家、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省森林(湿地)公园8个,面积56.22万亩;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187.37万亩;建立国家、省级森林(湿地)公园10个、面积82.97万亩。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突出抓好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有效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把防火关键环节,严密防控,及时扑救,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8‰,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做到有害不成灾,有力保护了森林生态资源。

做到保生态、保水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淅川县九重镇仁和康源万亩软籽石榴基地毗邻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总干渠,依托专家、教授技术团队,致力于绿色有机石榴生产和发展,配套建设渠首石榴文化庄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模式,带动全县种植软籽石榴10万亩,发展生态休闲游,成为服务“三农”、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典范,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

把生态环境治理与企业转型发展结合起来。位于西峡境内的老界岭风景区,20年前是一个名叫黄石庵的林场,300多名工人昼夜不停地伐木为生。眼看就要无木可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为西峡人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封山育林,发展旅游服务业,实现产业、劳动力的转移。目前,该县已先后建成国家5A级景区2个、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4个,8万人从事生态旅游业,成功实现了由生态资源大县向旅游名县的跨越。

普康药业是国家一类大型企业,前些年因环保不达标而被亮红灯,企业一度陷入困境。从2009年开始,在环保部门的监督支持下,普康药业开始大上环保项目,其后三年,企业所得利润几乎全部用于环保投入,企业终于重焕生机。淅川铝业集团,咬牙砸掉了尚未报废的冶炼炉,投巨资上新设备,使用新技术,向冶炼与加工并举方向发展,推动了产品产业结构升级。

库区水源保护与提质增效发展的关系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核心区和渠首所在地,南阳市既是生态富集区,也是生态敏感区。霍好胜说,近年来,南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节约集约、促进内涵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促进跨越发展,努力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了积极贡献。

流域治理与区域发展统筹规划。在丹江库区流域治理过程中,淅川县东南部以坡耕地改造为主,发展林果业,林下套种中药材,在提高林业立体效益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增收致富。与旅游规划充分衔接,按照“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的目标,对环库环城荒山、主要河流两岸、重要廊道两侧,实施组团式块状混交式造林,大规模、高标准推进绿化,使通道变绿道、生态变景观,让人进入淅川后,满眼是绿,到处是景,助推淅川全域旅游发展。采取种绿化树、种软籽石榴等果树、养花等多种方式,绿化美化乡村,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实现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同步推进。南召县结合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改过去玉兰产业粗放式管理,由粗、散、小向精、大、强转变,运用智慧林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大力发展玉兰产业,仅去年以来围绕鸭河口水库库区集中连片、高标准发展玉兰2.5万亩,目前全县玉兰面积达到30余万亩,成为致富一方的生态富民产业。该县城郊乡借力中国林科院智力优势,研发玉兰新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提升玉兰产业科技含量,高水平打造玉兰基地4000余亩,成为产业玉兰科技示范样板工程。

特色林业、观光林业与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南阳市做到特色林业、观光林业与旅游休闲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打造环丹江库区有机特色林果示范区,发展猕猴桃、核桃、山茱萸、辛夷、茶叶、金银花等高效生态产业;以卧龙区的月季、南召的玉兰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花卉产业,建立月季产业园、猕猴桃产业园、核桃产业园、玉兰产业园等生态产业园区,建立家庭农场,推进规模化集聚发展。

霍好胜说,目前南阳市经济林面积达到461万亩,花卉苗木面积57.3万亩,2019年全市林业产值达到210.36亿元。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依托,建设一批高标准森林休闲养生基地,抓好森林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融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观光于一体,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业,去年全市森林生态旅游接待游客6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9亿元,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 李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