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金融安全面临的挑战,如何科学积极应对?

2020-11-27 20:09:4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马爱平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11月27日,在以“ 新金融、新基建、新安全”为主题的2020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随着全球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的浪潮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和越来越深入地应用。因此,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在李东荣看来,数字化时代下金融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一是安全运行形势更加严峻。数字金融业务有关责任的认定、权限管理、风险控制、业务连续性等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提升,需要我们对面临形势的严峻性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是网络稳定防护更加突出。根据世界银行和剑桥大学今年10月份发布的一份针对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金融管理部门的调查数据,也包括中国在内,网络风险是疫情发生后监管关注度最高的金融科技风险类型,所有的国家都非常一致认为,网络安全它的稳定性如何是首当其冲的。

三是技术应用安全更加复杂。从业机构提供的服务产品、服务模式如果没有经过严密的测试和风险评估,如果仅仅是追求所谓的颠覆式创新,仅仅是关注新技术应用的短期效益,就很有可能导致选型错位、资源浪费,乃至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

四是数据安全治理更加迫切。随着购物、支付、理财等网络活动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一些从业机构积累了海量的客户行为数据和交易数据,但其数据保护意识、内部管理水平和网络攻击防范能力存在不足,从而也会增加数据集中之后泄露的风险。同时,由于网络数据复制的低成本和低门槛,以及数据二次利用和传递的隐蔽性,从业机构过度采集数据、非法交易数据、一次授权重复用数的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会给金融行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任带来冲击。

面对数字化时代金融安全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与时俱进地建立了完善互联网支付、贷款、保险、反洗钱等领域的有关应用规则,及时出台金融业网络等级保护,金融科技创新安全管理,金融数据安全分级,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等安全通用规范,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移动金融App等技术应用规范,持续加强风险摸排和监管执法力度,不断提升金融安全工作的综合水平。

而在此背景下,从业机构作为金融安全防火墙的第一线,最前沿的和重要关口,更应该积极履行金融安全责任,落实金融管理部门要求,从理念、制度、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综合施策,加快建立更具数字化时代适应性的金融安全管理和保障体系。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李东荣认为:一是树立正确理念。从业机构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安全发展之路,把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和优先的位置上,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妥、审慎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二是促进科技赋能。从业机构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提升金融业务风险防控和处置的精准性,探索建立全流程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构建高效可用的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平台,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联动处置水平,完善新技术科学选型和应用保障体制,做好运行监控和风险应急处置。要进一步加强数据的分级分类管理,明确安全策略,权限要求和责任区分,探索应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数据融合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和定量、定向使用。

三是推进制度建设。从业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外包、数据治理等制度要求,严格执行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有关的标准规范。建立覆盖业务、网络、技术、数据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通过绩效考核、测评认证、外部评估等手段,不断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避免出现稻草人制度和橡皮筋制度,真正实现业务风险可控,网络高效可用,技术稳定可信,数据安全可靠。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从业机构应该建立有利于引才、留才、用才的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深化产学研有机协同衔接的专业人才认证和继续教育机制,加强从业人员金融安全意识和科技创新观念的培养,造就更多懂金融、懂科技、懂安全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金融安全管理和保障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