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育人“立交桥”,就业走向高质量

2022-06-04 22:05:36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雪华 雷宁 过国忠

张雪华 雷宁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中,该如何突出问题导向,创新育人方式,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共享、互补、合作”培养模式,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从而满足地方和企业人才需求?

6月4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工程学院)采访了解到,近年来,该校围绕地方和企业发展,通过打造校企育人“立交桥”,有效打通人才供需两端,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学生高质量就业。

今年,该校3540名应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到70%左右,重点建设专业则超过85%。

突出问题导向,校企协同育人

“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育人方向,产教融合深不深、紧不紧,是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该校党委书记王光文说。

从社会层面来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方向不明确、供需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人才需要,成为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全国“双高计划重点专业群建设高校,常州工程学院校领导认为,企业是学校的第一合作单位,精准对接人才供需,离不开市场和校企双方的交流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双方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我们学校强化问题意识,提升就业导向,发挥专业优势,从人才供需两端着手,持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先行先试探索校企育人新模式。”该校副校长施福新说。

近年来,该校坚持“五育并举”,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岗定课、赛教融合、课证融通,利用创新模式、提升规格等办法,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在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方面,学校联手行业协会、大院大所,瞄准业内头部企业、骨干企业,选准‘搭档’,组建产教联盟、共建产业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开设‘订单班’、建立实训基地、推行‘创业导师’和‘企业就业指导师’等举措,打造出校企育人‘立交桥’,全面提升学生技能与综合素质,为确保高质量就业打牢基石。”该校校长李雄威说。

李雄威介绍,校企合作联合体在育人体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既让学生练成了过硬技能,还搭上“就业直通车”,过去三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超98%。

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

“学校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把就业作为校院‘一把手’工程,全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王光文说。

“学生就业是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充分考虑人才培养中的就业要素,而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是关键。目前,我们在校内实施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联动,呈现出‘就业好、好就业’的效应。”李雄威说。

王光文表示,“学校就业工作要突出‘三个看’:一看与同类院校差距,二看专业的就业方向,三看就业市场的要求和学生要求,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直接检验。”

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徐拥军介绍,该校从大二起开设“就业指导课”,并纳入公共必修课程,从就业形势、自我定位、求职实战、权益保护、诚信教育等方面,加强就业引导和求职辅导。

“学生毕业前,我们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形势教育、就业技能教育和就业安全教育,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观、择业观,形成具有连续性、成长性、差异性的生涯规划,实现精准就业、高质量就业。”该校招就处副处长粱阳说。

该校建工学院在产教融合基础上,把跟岗、就业工作前移。从大二开始,依托武进建筑业协会、江苏省地坪行业协会和地坪产业学院等机构,开展“云端看企业”系列活动,邀请企业负责人介绍、答疑,让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提前了解,为深化产教融合和学生实习、就业打下基础,有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学生技能综合素质,增强了人才供需匹配度。

近3年来,该校新增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十三五”规划教材7部,国家职业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90多项,多名学生获评全国、省技术能手。

超前分析研判,多措并举拓岗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学生发展之本,线上交流是形式、线下深度融合是本质。”王光文说,今年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成为高校就业的一场大考。

施福新介绍,今年来,该校在超前分析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形势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全力打通就业“云通道”,调研对接“不断线”“不停步”,超前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精准高效地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目前,全校已先后举行专场招聘会30多场,仅线上参会企业162家,提供就业岗位近7000个。

针对毕业生“就业困难户”,学校从1月起多部门联动,推出“帮扶就业”行动,采取“一生一档”“一生一策”“包干到人”点对点帮扶举措。

常州本地疫情发生后,学校建工学院就业辅导员王宁第一时间建起QQ群,为700多位学生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与咨询。

该校经管学院就业辅导员刘加玲老师,每天与学生沟通交流,指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并通过校企合作单位了解就业需求,先后为国际商务专业多位学生落实就业岗位。

“我们充分发挥校企育人‘立交桥’作用,依靠多年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牢固、高效、高频的关系,线上线下强化联系沟通,并通过校互聘‘产业教授’‘科技副总’‘企业就业指导’等,促进毕业生精准就业。”施福新说。

6月3日端午节,盐城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专门为“订单班”学生送来粽子、咸鸭蛋等慰问品,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浓浓的关爱。

6月4日,听说部分毕业生仍未落实单位,常州建筑科学院集团、恒立气动科技有限公司主动走进常州工程学院,面向建工学院、化工学院、检验检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提供80多个就业岗位,供毕业生选择。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挖掘优质实习就业资源,准确摸排学生就业意向,靶向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创新‘云端就业服务’模式,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架桥铺路’。”王光文表示。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融媒体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