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瓶颈 委员回应如何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2023-03-05 20:02:5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盖伦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前段时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曾在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我国科创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破除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的瓶颈。当时,这段话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3月5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倪闽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要充分认识青少年科创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系统提升青少年科创教育质量。

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遇到瓶颈

“整体来说,我们科创教育的水平提升是很快的。”倪闽景表示,多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的成绩都排名全球前列;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表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整个社会重视科创教育的氛围已经形成,学校的实验室条件也得到大幅改善。

“但还是存在弊病。我们过于重视解题而不是解决问题,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遇到了瓶颈。”倪闽景说。

他具体解释,在部分科学类课程中,课堂内容陈旧、远离生活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

“我们讲解某些科学原理时,没有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倪闽景说,“全球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1946年就已经发明了,但我们在讲电路时,总习惯讲电阻电灯泡,不讲数字电路。”

倪闽景也观察到,尽管学校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很好,但老师经常会不是做实验,而是讲实验,因为考试的形态是做实验题。“但科创是需要动手能力的。”倪闽景强调。

他还看到,社会上给孩子的读物中,科普和科幻类的少一些,魔幻、童话类的多一些。国外有大量适合低龄儿童的科普绘本,但国内相应的优秀绘本比较稀缺。“在给孩子培养阅读习惯时,家长往往认为多认些字就可以了,但阅读也可以培养科学的想象力,培养理性思维。”

把兴趣升华为志趣

在一些科创资源丰富的城市,孩子们并不难接触到科普活动。不过,很多时候科普仍然停留在“激发兴趣”的层面,但兴趣往往转瞬即逝。

“把兴趣变成志趣,把终身科学追求作为自己的目标,达到这一步,我们的科创教育就成功了。”倪闽景说。

那么,怎么实现从兴趣到志趣的这“一跃”?

倪闽景表示,新课程标准改革就体现了非常好的导向。从2022年9月起,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始施行。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是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改革,着力发展核心素养。“这个方向十分重要。孩子在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等他们重重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有些孩子喜欢养动物,有些孩子喜欢电路电器,倪闽景提醒,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长时间地保持对某件事情的关注,因为专注了以后他们就会发现,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答。“科学学习的特点不是要知道答案,而是要知道还有很多未知。”

希望社会为孩子开放更多科创资源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此次,倪闽景在带上两会的提案中,就呼吁采取措施来真正做好科创教育。

关于科创,倪闽景认为有几个共识。一是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能力是童子功,对科学学习的基本能力通常在高中前已经形成;二是科创素养培育需要手脑并用;三是思维多样化是创新的本质,需要给青少年更多机会、更大空间、更多碰撞,科创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

倪闽景强调,学校在课程中要突出动手和探究,他也呼吁学校之外的力量能够投入。

科学家能不能积极让青少年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高校、科研院所还有企业的实验室能不能更多地向孩子们开放?“我们的孩子要看到科学家到底是怎么做研究的,不是仅仅是听他们做报告、讲故事,还有很多有趣的、高精尖的设施可以让孩子们去亲密接触。”倪闽景建议开展“让每一个孩子身边都有科学家计划”,组建科学家志愿者团队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让每个学校、每个孩子身边都有科学家。国家和地方设置科普奖励基金,推动计划实施。

倪闽景还建议加强家庭科普阅读和科普活动指导。比如,组织力量每年推出100本高质量科普绘本,把科创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鼓励家庭建立科学探索角。

“未来5年我都会关注这个话题。”倪闽景说,对于科创教育,他会一直探索,也一直讲下去。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