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个词出现了198次!

2023-03-04 21:41:0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每年的两会都少不了

“科技创新”这一热门话题

梳理2018—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

“科技”一词出现了84次

  “创新”一词出现了198次

包干制、揭榜挂帅、科技自立自强……

这些科技创新关键词一度成为刷屏热词


一组海报回顾

5年来中国的创新历程、发展成就

↓↓↓

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新型疫苗特效药物研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

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深化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改革。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 

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

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弘扬科学精神,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

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机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发展创业投资。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支持北京、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新设1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形成一批区域创新高地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

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

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

设计:杨凯

编辑:李梦一

审核:李俊霞

校对:孙莹

终审:王婷婷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