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手记丨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2025-08-30 17:27:51 来源: 新华社 点击数:

党旗、国旗、军旗——即将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中,在三面旗帜引领下,受阅方队将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无论是烽火岁月,还是和平盛世,党旗在哪里,哪里就是前进的方向。

2025年7月,正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阳泉市狮脑山顶的百团大战纪念馆,回顾中国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

彼时,正是国际上法西斯势力最猖獗的时候,日本侵略军企图以更猛烈的进攻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与欧洲战场呼应。至暗时刻,“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在党旗指引下,各路突击部队迎着炮火冲锋,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

这场如“暴烈的霹雳”般的大规模反击,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和“迅速解决中国事件”的痴心妄想,遏止了当时妥协投降的暗流。

“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参观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察看和沉思。在雕刻着战士们高举旗帜冲锋的大型浮雕旁,总书记叮嘱大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以穿越迷雾的远见、百折不挠的意志、气吞山河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最先提出抗战主张并率先开展抗日斗争。白山黑水铭记着杨靖宇等英雄的铁血忠魂。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曾深情讲述杨靖宇的故事,表示“其事迹震撼人心”。

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拨开人们心头迷雾。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以《论持久战》对抗战胜利的指引作用为例,向党内关键少数讲述战略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党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游击战争成为中国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争手段和战争样式,在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到战略反攻阶段成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前沿阵地和战略基地。

回望这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历史的结论,写在时间长河里,更写在人民心中。

抗日战争时期,19岁的曹火星有感于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军民生活变化,写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真切反映出群众心声,广为流传。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胜利的希望、民族的脊梁。大家“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不能到前方抗战”。

“我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满怀自豪地说。

鉴往事,知来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这是实事求是的历史结论,也是继往开来的时代宣言。

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将党的建设形容为“伟大的工程”,强调“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新时代以来,正是因为不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因为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我们在民族复兴进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正是因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获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河出昆仑派九州,屹然砥柱立中流。”

从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到领航复兴的坚强核心;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到夺取新的更大胜利……我们的党坚强有力,我们的人民无比豪迈,我们的事业前途光明!

策划:张晓松

主编:朱基钗

主笔:高蕾

视觉:金小茜、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