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5098。请记住这个数字,如同记住你我的名字。
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5098天。血染的一天,又一天。山河记得,我们记得。
时间来到2025年9月30日,我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从首都北京到万里边陲,我们以国家的名义告慰英灵:
英雄的土地上,血染丰碑巍然,生命奔涌向前,奋斗未有穷期。
缅怀:以国之名致敬英烈
当东方曙光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镀上金边,亿万双眼睛注视同一个方向。被血色浸染的历史,在阳光下深沉回响。
30日上午,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人们静静肃立,深情缅怀逝去的先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映射穿越时空的光芒。
同一时刻,20公里外的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的人们,络绎不绝。
馆内,一面巨型照片墙无声矗立。墙上5098张抗战照片,记录四万万中国人民浴血奋战14年的5098个瞬间。
已然泛黄的黑白照片,是一个个曾经滚烫的生命。他们救亡图存、不屈抗争的身影,深深震撼着每一名驻足凝视的今人。
“5098天太漫长了,是一场苦胜。”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黄春锋说。他和同事在数以万计的抗战历史影像中反复挑选,最终完成这一跨越时空的视觉矩阵。
个体的记忆,汇成民族的苦难辉煌。5098个日夜的牺牲与奋斗,化作精神的灯塔,指引人心。
“咱们安稳富足的生活,是无数英雄用生命换来的。”照片墙前,一名母亲紧握手中红旗,轻声对身旁10岁的孩子说。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兵由家人搀扶着,久久伫立照片墙前,颤巍巍抬起右手,端端正正敬了个军礼。
这一天,哀思与敬意,在广袤的国土上涌动。
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远道而来的人们神情凝重;延安革命纪念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引人驻足;上海,四行仓库墙体弹痕清晰,八百壮士的呐喊依然回荡……
日升月落,星河璀璨。无数个你我,带着英烈的遗志和梦想,继续书写新的历史。
不忘:壮烈身影从未远去
“记住黑暗不是为了诅咒黑夜,而是为了永远守望黎明。”
“抗战馆的每一个角落,都适合握紧拳头。”
“擦净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
…………
翻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的留言册,一行行字迹饱含深情,致敬一个民族的血性与温度。
不曾忘,当家国蒙难、文明蒙尘,无数人挺身而出,以脊梁撑起将倾的大厦,用生命书写壮烈的史诗。
狼牙山巅,革命壮士纵身一跃,把最后的呐喊留给苍茫大地;冰天雪地,杨靖宇草根棉絮果腹,钢铁意志御敌,写下忠诚最悲壮的注脚;临刑前夕,抗日英雄赵一曼以“实行”二字为幼子立范……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开学第一课”上,赵一曼的孙女陈红殷殷寄语:“亲爱的孩子们,你们要永远铭记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艰苦岁月,铭记还有无数和赵一曼一样,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先烈英魂,正长眠在我们脚下的黄土青山。”
“不止是心灵的震颤,更是精神的洗礼与传承。”现场聆听的人大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博士生沈明辉说。
不敢忘,那些模糊而坚韧的面容,时刻在提醒我们,从何而来,又该向何处去。
在因抗战而生的重庆南开中学,爱国救亡的情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今天,这里的老师们引导学生触摸历史。“三尺讲台即烽火台,要让抗战英烈们的精神在每一代学子的血脉中永燃。”历史教师程琳说。
祖国辽阔的边疆,忠诚之火燃烧得炽烈。新疆克州边境管理支队的民警陈建竹和战友们正在巡逻,用脚步丈量国境线的每一寸土地。“80年前,先辈以血肉筑起长城;80年后的今天,我们以青春守护安宁。”
5098天,山河重塑;80年,正道沧桑。
“我想说,我们年轻人并没有忘记这段历史。”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名观众这样留言。
历史从未远去,它跟随每一次心跳,在每一双紧握火炬的手中传承。
希冀:“总有一天”已然照进现实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这里举行。受阅方阵如移动的钢铁长城,在80周年历史坐标上,踏出民族复兴的铿锵足音。
历史的天空下,战机呼啸而过,如雄鹰展翅。周恩来总理侄孙周日和眼含热泪,告慰先辈:“当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的无奈已成为历史,今日中华已腾飞于世界!”
同在现场的还有林桂春烈士的外孙女崔雅环。她婆娑的泪眼中,仿佛闪现姥爷和战友们年轻而坚毅的面庞。烽火硝烟中,那一辈人坚信,“总有一天”,鲜血浇灌的土地上,会开遍安宁与幸福的花朵。
“姥爷,请您和战友们放心,你们用生命托举的‘总有一天’,已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每一天’。”
穿越时空的告白,是给英雄们最绵长的致敬。
“总有一天是我们能够见天日的!”1939年正月,广东罗浮山脚下,28岁的余铁夫在烽火中给母亲写信。战火纷飞,邮路漫漫,一年后母亲收到信时,儿子已把生命献给山河。
那是怎样一个中国?大地破碎、国弊民穷。可即便在最深的暗夜,仍有人仰望星空。他们坚信,待黎明回来,中国会重生。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这不是预言,是对家园最深沉的爱恋,对家国最坚定的相信。
希冀不灭,信仰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之。
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发出“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怒吼,用牺牲照亮了通往明天的道路,为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献上最崇高的理想——一个独立、自由、强大的新中国。
放眼今日中国,“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第300次下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夙愿成真。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即将高质量完成,中国式现代化新程已启。中国人的天、中国人的地、中国人的海,都是咱中国人自己说了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3岁的少年周文轩用稚嫩的笔迹写道:“好好珍惜当下,珍惜革命先烈的努力。加油冲,为祖国奋斗!”
先烈有知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总有一天”,是先辈的期盼,也是传到吾辈的接力棒。它源于苦难,成于奋斗。它告诉我们,今天的每一刻安宁,都是昨日披荆斩棘的回响;每一份照进现实的幸福,都写有你们的名字。
传承:英雄的民族永远向前
北京西城区佟麟阁路,秋阳穿过梧桐叶,落在一座怀表样式的纪念雕塑上。1937年7月28日14点30分——佟麟阁将军殉国的时刻。
人们往来于此,注目、鞠躬、静默,而后走入光里。
何以有力量,何以战无不胜?因为伟大的民族总有英雄挺身而出。
“我榕儿当时勇不勇敢?”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陈祥榕的母亲含着泪问。
勇敢!2020年6月,冰冷的加勒万河谷。面对外军非法越线挑衅,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为祖国战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而今,从新藏线上的“祥榕桥”“红军桥”“思远桥”“焯冉桥”,到新疆和田的“问勇路”,无数后来者正沿着英雄的足迹前行。
出发救火前,“00”后小伙子王佛军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配图是夜色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和他逆行的背影。突发林火爆燃时,他曾有过撤退的路,但为了掩护队友,又转身冲进了火海。
向前进!为党、为国、为民。这些年轻的生命,以英雄的姿态,完成了对信仰的诠释。
他们让我们看到,那历经5098天淬炼的精神,从未褪色,不同的时空下,在一代代中国人身上延续,并被赋予新的意义。
看,抗疫前线,请战书上写满逆行者的名字,是白衣为甲的誓言;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熬红的双眼,映出科技报国的赤子初心;稻田深处,躬身的背影连接起禾下乘凉梦,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你们走过的路,已经繁花盛开;你们守护的山河,如今国泰民安。请放心,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这条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数万点赞的留言,道出国人对先烈最真挚的情感,更激励着为美好生活行动起来的千千万万……
此刻,献花簇拥着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献上的,何止是鲜花,是深沉的思念,是岁月和美、人间静好,是无数烈士托举起的今天。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或许,答案就在这挺立于天地间的石碑上。自1840年以来,从风雨如晦到山河日新,英雄之气升腾于中华大地,化作大地葱茏、曙光万丈。
走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我们,接过精神的炬火,走向无数个“新的一天”。
当阳光再次洒满神州,当市井街巷的烟火袅袅升起,当我们穿梭于人海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是对5098个不平凡日夜最庄重的回答,也是对所有远去身影最深沉的告白。
翻越五千余个日夜,走过五千多载岁月。到如今,我们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巍巍,江河滚滚向东。
苦难从未让我们低头,前进的脚步只会更加坚定。
亲爱的中国,就让我们奋斗吧!向着东方升起的朝阳。(记者任沁沁、董博婷、唐健辉、朱高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