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代小佩
绘就新画卷,启航新征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
“二十届四中全会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摆在国家发展的关键位置,让人倍感振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新提法蕴含战略深意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会公报中紧密联结、并列为题,是具有深刻战略意义的创新表述,是党中央在深刻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立足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在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于博看来,这一创新表述具有鲜明导向。
于博分析,这充分说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前提和核心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价值体现和实践牵引。同时,它也深刻揭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科技创新是根基和动力,新质生产力则是目标和结果,启示我们要重视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说:“全会对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的明确部署,反映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规律、产业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
这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更高要求。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促进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升。与此同时,要以强烈的使命感,用科技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我国早日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陈劲表示,科技创新要更加强调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催生了新质生产力。”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以联想集团举例,实现智能化转型后,其供应链订单交付时间较转型前缩短28%、准确度提升25%、制造和物流成本降低20%,产需进一步趋于平衡。
新部署谋定发展道路
全会明确,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对全会提出的“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王赤感触颇深:“原始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决定了我们能否开辟新领域、定义新规则;关键核心技术是产业的命门,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是将科学发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桥梁。二者共同构成了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是国际竞争的核心。”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瞄准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前瞻布局,明确长远目标。”王赤建议,要进一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像研制“两弹一星”一样,组织优势力量打“歼灭战”。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由来已久,全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动力,产业创新为科技发展提供应用场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安徽工业大学校长曾杰建议,“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打通基础研究—中试验证—产业化全链条;要建立需求驱动的技术开发体系,实现市场端牵引研发方向;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金融支持工具箱,建立失败容错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意义深远。
“不过从实践中看,这当中还存在壁垒。”陈劲坦言,“要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从传承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模式转变。接下来,我和团队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探索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为人才培养的环境培育和政策制定建言献策。”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一直关注数字中国建设。“全会的一系列部署,更加坚定了我们对行业发展的信心。”齐向东表示,他们将加快推动安全能力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为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数字金融、新兴数字产业等关键领域提供安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