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第一学习|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2025-11-17 11:06:53 来源: 《瞭望》 点击数:

◇绵延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当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摆在面前,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了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现代化的第一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中国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将这条康庄大道走到底。一个和平崛起的东方大国,必将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

“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启示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世界各国的郑重承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立足当下、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庄严宣告。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热爱和平,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

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给沿路各国人民留下了互惠合作、文明交流的传说;郑和七下西洋,远达非洲,对所有国家和民族以礼相待,书写了中华文明同其他文明友好交往的千古佳话。

数千年文明绵延不断,形成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世界观,“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国际观,“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道德观,也沉淀出“国虽大,好战必亡”“止戈为武”的政治智慧。

绵延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当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摆在面前,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了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现代化的第一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传承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中国没有对外侵略扩张的基因。这进一步阐明了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

中国人民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机会。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逐渐落后于世界。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先后挑起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致使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成为中国人民痛心的历史记忆。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人民用一百多年的时间,历经几代人的抗争和努力,付出了难以计量的牺牲,才得到了和平发展的机会,这也让广大中国人民更加深刻理解和平的珍贵,无比珍惜和平发展机会。

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一方面,一些国家饱受大国欺凌,战争不断、内乱频发,人民呼号流离,现代化进程也因此而迟滞、中断甚至倒退。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世界和平与发展仍面临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

历史反复证明,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对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既会坚决捍卫自己和平发展的正当权利,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会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支持其他国家和平发展的合法权利。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本质上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发展成就,进一步有力证明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以资本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扩张性和侵略性是其本质,注定要通过战争、殖民和掠夺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将通过国内建设而非对外扩张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不动摇,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对内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对外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体现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质。

和平发展道路走得通、行得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积极谋求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努力改善外部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使之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基石。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把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作为外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进入21世纪,我们党明确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在2005年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在2011年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党章。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并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当前,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中国将继续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选择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多样。对此,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选择。

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这要求我们必须聚精会神做好自己事的同时,维护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因此,我们要坚持谋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坚定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6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1.3%上升到18%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680美元;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要求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维护自身和平发展的权利,以和平稳定的姿态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重要的是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一个和平稳定的中国才能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一方面,对于侵犯我国核心利益的行为予以坚决反制,捍卫我国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不以损害别国利益的方式发展自身。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在和平发展中取得的,也是在不断捍卫我国和平发展权利的斗争中取得的,我国坚持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

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大国担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具有全球影响的新兴大国。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中国的发展关乎世界发展,关乎人类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走和平发展道路,意味着中国将致力于维护本国及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权利,同时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展现出中国博大的文明情怀和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回应世界各国人民愿望的大国担当。当前大国竞争加剧、部分地区战争持续、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对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必须看到,当今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仍然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反对军备竞赛,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始终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始终坚持对话协商方式,积极推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定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中国式现代化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体现出中国对历史潮流的把握。

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有更广泛的和平,才有更持久的发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近1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同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引进高质量外资和技术,提高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质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的影响力,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惠及全球;积极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不断为世界发展注入强大能量。

拓展世界现代化路径的大国担当。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各国人民探索走现代化道路提供条件。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不能邯郸学步、削足适履。任何国家都有独立选择现代化道路的权利。发达国家占据了现代化的先发优势,一度占据了“现代化”的定义权、话语权。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照搬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或完全依赖发达国家的投资、市场等进行现代化建设尝试,但无一例外遭受了挫折。

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的方式实现自身发展,取得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进一步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重要借鉴,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中国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将这条康庄大道走到底。一个和平崛起的东方大国,必将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

(文丨何赟超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瞭望》2025年第46期)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