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时值早秋,步入青岛董家口经济区,气清水净、草木葱茏,管道纵横交错,一幅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青岛董家口经济区聚焦做大做强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加速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支撑青岛市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黑色污染”变身“黑色黄金”
轮胎“退役”后去了哪儿?
在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的伊克斯达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示范基地,一条条废旧轮胎通过一系列无害化、高值化处理后发生裂解,实现了“再就业”。
“废旧轮胎在业内被称为‘黑色污染’,其回收处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在我们基地,废旧轮胎却能被循环利用,实现‘吃干榨尽’。”伊克斯达循环利用产业负责人介绍,应用他们自主研发的废旧轮胎智能化绿色裂解装备和技术,一条废旧轮胎可变成约40%的初级油、30%的环保炭黑、20%的钢丝和10%左右的可燃气,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残留、零排放、全利用”。
伊克斯达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由双星集团投资建设。早在2018年,双星集团已联合东南大学等9所高校,攻克了全球废旧轮胎循环利用领域的17个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了废旧轮胎绿色裂解和炭黑再生技术及智能化装备,建立回收体系和渠道项目,解决了废旧橡胶循环利用的全球性难题。
“黑色污染”变身“黑色黄金”,是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着力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的缩影。在这里,绿色循环发展方式已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
金能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是山东省第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走进该厂区,难觅传统化工厂高耸的烟囱,也闻不到传统印象里的异味。
“项目建设之初,我们就践行绿色循环理念,不仅实现了绿色发展,还大幅降低了成本。”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张再宾举例说,丙烷脱氢装置产生的富氢尾气通过管道输送至炭黑生产装置,可作为炭黑反应炉燃料;炭黑产生的尾气送至尾气锅炉生产高温高压蒸汽,输送至丙烷脱氢装置作为压缩机驱动动力,余热余压还能继续转化为电能,供装置使用。
从“小循环”到“中循环”
众多“变废为宝”的循环产业项目在青岛董家口经济区集聚,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小循环”,还畅通了企业间的“中循环”。
走进青岛润亿丰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派忙碌景象,这边“吃”进水渣、钢渣等废弃物,那边“吐”出畅销海内外的绿色环保型建材产品。为该企业源源不断提供原材料的,正是不远处的中信泰富特钢集团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特钢)。与此同时,青岛特钢产生的废水通过管道输送至紧邻的中法水务公司,经处理产生符合回用指标的水后又输回青岛特钢,真正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循环利用。
“资源-产品-废弃物,是单向的‘直线型’产业链条,循环经济追求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圆圈型’产业链。”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丁星介绍,在“双碳”背景下,董家口经济区不断“碳”寻新路,通过一体化产业链设计,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形成企业之间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共享,最终实现“吃干榨净”。
目前,董家口经济区已编制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正加快推进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撑项目建设,争取实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该经济区加快推进新能源推广利用,积极推进氢枫能源、金能氢能利用、LNG冷能综合利用等新能源项目,加速构建能源排放低碳化的现代能源体系。
“前港后厂”和“三区互融”
当前,青岛董家口经济区正处于百亿级大项目集聚入驻、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组建专业服务小分队,为落地企业和项目纾困解难。
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部长潘增家介绍,专业服务小分队由一个联络员、一个驻企专班和一套服务流程组成。联络员化身首席服务员,进驻企业,常态化联系,问需求、寻难题;驻企专班针对问题,实施定制服务,组建职能部门联合工作专班,进企业现场办公,或提交政企联席会议顶格研究解决;量身定制一套服务流程,形成企业、经济区、需协调上级“三张办理事项清单”,由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全程帮办代办,对需协调上级事项全程催办。
小分队服务成效如何?青岛邦拓原矿精选与氧化球团生产项目的顺利投产就是力证。
“项目竣工验收前,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组建了工作专班,帮我们进行批前辅导,只用一天就办完了竣工验收备案。我们只管准备相关材料,所有手续都是管委会工作人员去跑的。”青岛邦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仇晓军告诉记者,投资20多亿元的项目,从落地到投产不到21个月,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
董家口港区是山东港口一次性规划陆域最大、泊位最多的综合性港区。背靠国际深水大港,董家口经济区加大港口服务保障力度,不断探索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建立区港联席工作机制、成立驻港工作专班等,深化与港口、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政策协同、发展协作,加快推动董家口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数智港升级转型发展。
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公共服务部部长薛洪福介绍,董家口经济区充分放大港口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规划布局董家口综合保税区和董家口港区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全力打造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国家重要能源储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对此,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部部长明坤深有体会:“依托临港优势,我们布局了‘前港后厂’的生产模式。通过这样的布局,一方面,我们大量的原材料可以通过海运港口,便捷抵达厂内,另一方面,我们的产品同样可以通过港口装船销往国内国外市场。”
在港、产加速建设的同时,一座科技新城——董家口科技新港城也初见雏形。当前,董家口经济区正抢抓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机遇,按照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思路,加快董家口科技新港城规划建设。
“以打造科技新城为目标,我们将谋划建设中试基地及新材料绿色化工科创园、龙湾科技创新综合体等创新平台,集聚一批具有标志性、高能级的头部企业和功能机构,不断提升配套能力,完善城市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港口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新港城建设工作专班副团队长张则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