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实习生 胡泽妍
机械臂将物料有序运送到传送带,AGV小车穿梭于生产线之间传递各类元件,整个生产流程仅有几名工人……
近日,记者来到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镇江经开区)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工业4.0智能化生产基地”的智慧工厂让人眼前一亮。该公司副总经理刘继斌介绍,2023年该公司实现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32%。
近年来,镇江经开区坚持在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和新质生产力项目上发力,以高质量项目招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上半年,镇江经开区生产总值增幅达6.5%,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总数位列全市第一。
科技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
走进江苏金海创科技有限公司激光精密标刻车间,不同材料物品在振镜仪器的照射下星光极速闪烁,设定好的标识图案迅速展现……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激光振镜系统,广泛应用于激光精密标刻、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快速成型、钻探定位、医学美容等多个领域,细分行业市场排名全国第一,2023年金海创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镇江营商环境好,公司各项指标每年都增长30%以上。”金海创总经理陈磊说,公司2014年落户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2017年产品已销往7个国家,其中医疗美容振镜占据韩国70%的市场。现在公司上下信心很足,计划再投资两亿元,建设3.78万平方米年产40万套的振镜生产基地。
镇江经开区负责人介绍,经开区紧扣产业强市“一号战略”,致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2023年,镇江经开区全区研发经费突破3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0亿元,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令人瞩目。截至目前,镇江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2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6家,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37.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3.06个百分点。
绿色制造树立转型升级新标杆
在新能源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记者从“智改数转网联”举措中看到镇江经开区绿色转型的缩影。
黄国平总经理介绍,公司用3年时间开发出一个智能管理运维平台,已接入管理全国100多座电站,可以采集数据、诊断区域发电量大小,从而节约人力、便捷维修。“下一步,我们将建立数据库,让AI根据历史情况甄别,更便捷、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案。”黄国平说。
“出口的新能源产品,要求在生产期间使用的水、电、汽等能耗必须具有一定的绿色低碳指标。现在热源燃料由煤炭切换为天然气,企业生产区域的能源使用全部实现绿色低碳化。”孚能科技工务科副经理周静告诉记者,公司主营动力电池出口,在全球进行产业布局。工厂通过全自动机器人、CCD检查、智能堆垛机、三维立体货架完成全工序无人化智能转运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搭建,打造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工厂,同时采用集中供热,显著改善绿色低碳指标,提高新能源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镇江经开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信息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3年,镇江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园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05.4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11.34%,园区先后获批为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园区、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及江苏省省级特色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