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学小会带青少年做“AI玩家”

2024-08-30 20:12: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近日,腾讯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六届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今年的科学小会以“AI玩家”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洪波等AI科学家和探索者,从脑机接口、具身智能、AI智能体、机器人等前沿话题入手,带领青少年畅想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

“AI引发的变革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工业革命,如何诗意地成长在智能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担任“未来向导”,抛出开场之问。他认为,AI是一个既知道已知知识、又可能生成新知识的“知识巨人”,青少年要站在AI巨人肩上,利用AI增强自己的创造能力,要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想象问题,防止思维力被AI所束缚和掌控。

戴上脑机接口头盔,孩子们在舞台上体验脑波赛车;高位截瘫者小白来到现场,脑控轮椅向左或向右转弯,灵活地绕开路锥……这背后是洪波教授团队研发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技术。“这种半植入式方案把电极放到大脑硬膜外,好比把耳朵贴到会议室的墙上听屋内人交谈,能大大减少病患的脑部创伤。”洪波介绍说,脑机接口技术能让残障人士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给他们带来更多希望。

“具身智能”是当下AI探索的前沿领域。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眭亚楠研究组开发的“面向具身智能的人类自身模型”在现场首发亮相,模拟人体运动时的神经、肌肉、骨骼状态,实现在虚拟空间对复杂人体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机器模型学习人类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交互方式,理解人类行为的具身特性”,眭亚楠介绍,“未来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理解人类特性的高智能动体,可以充当孩子玩伴,照护老人,也可以协助人们工作。”

竹林一声响,全真大熊猫登场,它是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推出的“首个生态科普智能体”,孩子们可以通过腾讯元宝APP与它互动。“大模型‘学会’了注意力机制,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库里,对逻辑关系和关键信息并行处理,最终在与人的互动过程中,给出好的回答。”腾讯设计杰出专家、腾讯混元产品负责人陈妍解释,“AI互动的关键是提出好问题,这样AI才能给出好回答。”

跳舞、倒立、躲避障碍……机器狗Go2与孩子们握手,摇头摆尾登上舞台,萌翻全场。一同登台的还有机器人H1,它是全球首个学会原地后空翻的机器人。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说:“机器人的AI能力,使得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感知、思考和行动。” 王兴兴鼓励孩子们自己发明机器人。

“今天玩得很开心,我创建了‘孙悟空邀请你听笑话’智能体,它也给大家带来了欢笑。”“我做的智能体是‘李白用英语带你玩遍中国’,我希望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我做了‘音乐助手’智能体,它会编出爵士乐等各种美妙的音乐。”科学小会和面向青少年的人工智能竞技学习平台——AI创想家共同打造了“AI玩家”创想工作坊,通过一系列趣味任务激发孩子对AI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腾讯元器智能体开放平台动手创建AI智能体,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探索创意玩法。

据介绍,从连续6年举办科学小会,让科学家带孩子们开眼界,到打造“AI编程第一课”,为零基础青少年提供AI和编程启蒙,再到引导孩子们用好腾讯元宝、腾讯元器等AI工具,腾讯不断发挥自身科技能力,在“玩中学”的理念指导下,让青少年在智能时代,成为精通热爱的“AI玩家”。

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副总裁、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李航介绍道,腾讯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地获得AI启蒙。“为了帮助乡村孩子们也能学习AI编程,我们针对‘AI编程第一课’设计了无需上机的形式,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扮演工程师、扮演AI等互动形式,完成任务,以认识机器学习原理。”他说,目前,“AI编程第一课”已经通过腾讯SSV企鹅支教平台,走进江西、重庆、广东、河北等地区的400多所乡村小学,带1万多名乡村小学生踏出AI学习第一步。

同时,今年初,腾讯联合中国盲人协会、中国盲文图书馆等合作伙伴,对“AI编程第一课”的课件内容、教学辅具、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无障碍改造,开发了“声音教具”,为视障青少年启蒙AI编程。课程已先后在北京市盲人学校、广州市启明学校、南京市盲人学校落地。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