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妍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作为21世纪生物学领域催动颠覆性创新的前沿代表,合成生物学受到从学界到业界的高度关注。“与有待创造的东西相比,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微不足道的。”9月8日,在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国际合成生物学创新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引用这句雨果的名言,表达了对合成生物学及其影响前景的展望。
本届论坛以“合成生万物,创融新未来”为主题,设立“生物医药新篇章”“美与科技共舞”“绿色化工革命”和“跨界融合”四个主题,邀请合成生物领域各国顶尖的科研学者、产业高管、创新创业者代表共同分享当前的前沿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从中可以一窥合成生物学将对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
合成生物学技术为诸多科研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例如在医药领域,科学家能够通过对细胞的重编程,实现以往只有药物才能达到的效果。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系的马丁·富森格教授正在进行一项实验,将重编程的细胞植入高血糖小鼠的体内,当小鼠的腹部感受到特定音乐的刺激时,该细胞就会分泌胰岛素,降低小鼠的血糖。这种技术可能在未来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合成生物学能够在产业工艺的改进上“另辟蹊径”,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例如在一些化学大分子的生产上,传统工艺依赖从动物、植物当中提取,产量和质量受限于原料的产量和提取工艺。而合成生物学相关工艺的产量不仅不受限制,且更易保证产物的纯度。上海宝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彦君举例说,一些从动物身上提取的药物分子难以避免杂质,因而病人必须忍受百分之百概率的过敏反应。而合成生物学的产物纯度可以接近100%,基本上能够消灭过敏现象,这为产品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
据悉,合成生物学在减少碳排放和推动清洁生产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能。它能利用生物质资源,如玉米、木材或稻草,生产出100%生物基的材料,替代传统的石油基塑料,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不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能促进循环经济,颠覆性提升生产的清洁性。这受到了一些投资机构的青睐。立时集团创投中国负责人刘莉举例说,医药产业大概有60%的碳排放是来自原材料,10%至20%来自包装。因此,合成生物学能够通过对原材料的升级和减少使用石油基塑料,大大降低医药产业的碳排放成本,这对于机构的降碳战略非常重要。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