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打造西南重要现代食品产业基地

2024-09-15 11:29:0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地处滇东南的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这里资源富、底蕴厚、元素多,边境线长达848公里,是一个“最云南”的地方。

千年以来,红河沿岸孕育出哈尼梯田、滇越铁路、过桥米线、建水紫陶、石屏豆腐等一张张区域名片,特色美食令人垂涎,云上梯田令人流连忘返。

“当前,我们正在大抓产业发展,顶格推进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12条产业链,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和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等三年行动,全力提升现代食品产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介绍说。

新兴现代食品产业重要基地崛起

秋分前夕,记者走进红河州弥勒市。广袤红土地上,83万亩水稻、玉米即将迎来丰收;葡萄园展示台上,串串“阳光玫瑰”“水晶”宛如翡翠,与紫红的鲜食葡萄、酿酒葡萄相掩映,熟甜醉人;玫瑰园中,连片的食用玫瑰竞相绽放,香气如海。

在弥勒市新哨镇招纳社区韭黄种植基地,车间内,工人麻利地在生产线上清洗、加工、捆扎刚刚采收的鲜嫩韭黄;车间外,等待装运的货车排成队。“我们的韭黄由消费者和批发商派单,现场采收,第三方快速检测,当天就可运达全国各大市场!”该种植基地负责人兰静说,由于弥勒产韭黄鲜甜脆嫩,无农残,声名响遍全国,市场供不应求。

早在2021年起,弥勒市就与中国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科技特派员驻村入户,围绕土壤生态活化、绿色生产、智能管护等目标,创新砂罐种植模式,建立了韭黄绿色种植示范园。“弥勒市的韭黄种植,已实现了科技化、标准化、绿色化。”云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立新介绍。

“种韭黄价钱好,还不用打农药!”农户争相参与种植。特派员们还培育出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培训韭黄种植科技示范户1000余户,“无中生有”,硬生生让小小韭黄变身为“金线草”,跻身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弥勒市韭黄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将助农增收30亿元。

截至目前,弥勒市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3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到30万亩、牛羊存栏分别为20万头、32万只……逐一对照《弥勒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诸多目标已超前实现。

“弥勒背靠滇中、连接两广,出境入海、辐射东盟,区域优势独特。加上资源优势、特色农副产品的种植技术优势,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云南红酒、竹园红糖原产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席、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认为,这些优势,为现代食品产业的落地生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科技,助力红河食品产业壮大

走进弥勒产业园区内,泰贤咖啡、高呈食品、云牧乳业等多家企业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产销两旺。

悬浮均匀受热烘焙、瞬时萃取、低温浓缩和留香、超低温冷喷……数十项速溶咖啡深加工发明专利技术,每一项都是打造优质中国咖啡“绝招”。

“凭着这些专利和创新管理运营,我们2023年落地弥勒,做到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年产值过亿元,刷新了食品领域的‘红河速度’!”云南泰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许文聪告诉记者,从2024年1月份试生产到现在,企业不仅实现了达产达标,速溶萃取咖啡产量单月能达到500吨至600吨,产品行销海内外。

在近日举办的“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专题活动·现代食品产业创新论坛”场外展区,记者注意到,葡萄、玫瑰、柑橘、乳品……各种“红河出产”食品琳琅满目,不少已成为“网红”“爆款”。

“发展壮大食品产业,红河有平台、政策的优势,更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赵瑞君说,红河州地处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前沿,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5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是云南省开放平台最齐全、优惠政策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中国(云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让红河州全面融入了我国西南开放的新格局。

“我们还全力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具有发展现代食品产业的国内国际市场条件,具有为企业扩大西南市场、东南亚市场提供科技服务的优势。”红河州科技局局长刘杰告诉记者。

绿色发展让食品产业走得更稳健

7500多平方公里的热区,造就了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产品种类多、规模大、品质优、“早熟反季天天有”的鲜明特点;水果、蔬菜、粮食、花卉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云南前列,发展壮大现代食品产业,红河魅力独具。

走进弥勒、蒙自、个旧、开远、建水、石屏……全州470万人中,少数民族群众占61.8%;一个个地名,都各自带美食IP。各地根据不同实际,以果蔬、花卉、粮油、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等为重点,打造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2024年上半年,红河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3.7亿元、增长5.6%,居全省第3位。

“食品产业也要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孙宝国认为,红河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的同时,今后应推动聚碳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红河州食品行业,“最绿色”成为企业和市场两端共同的诉求。“我们生产最绿色的农特产品,形成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32家,707个农产品获得绿色、有机认证,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前景广阔!”赵瑞君说。

此外,红河州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业科技园两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8家、农业科技园区6个,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6个。

“发展现代绿色食品产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功不可没。”刘杰告诉记者,目前有247名云南省科技特派员在一线服务,让红河州成为全国最大的灯盏花生产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父母代蛋种鸡繁育基地和云南省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

刘杰介绍,目前红河州正全力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汇聚国内外顶尖食品科学家、企业家及行业专家的技术,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搭建一个开放、合作、共享的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新兴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让红河这个中国西南重要现代食品产业基地的基石更加稳固。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摄)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