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新品种齐黄34驶入推广快车道

2024-09-22 14:38:1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刘佳

9月20日,临近大豆收获季节,浓浓秋意笼罩着丰收的田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常汝镇来到济南。作为国产大豆新品种齐黄34六次创造高产纪录的见证者,他挂念着这个品种的最新情况。

当天,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北京、天津、重庆等16个省区市的农技推广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种植户代表等120余人齐聚济南。在齐黄34千亩示范田里,在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高产攻关田里,他们认真观摩、仔细察看,并就如何用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展开研讨。

这个豆子“金不换”

“大豆是我国供需矛盾最为紧张、产业风险最大的大宗农产品。”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存祥在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大豆安全供应关乎着我国居民的“米袋子”“肉案子”“油瓶子”“蛋筐子”安全。

针对我国大豆亟需提高产能的问题,吴存祥给出的两大建议是扩大面积和提高单产。这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武杰的意见不谋而合。杨武杰表示,大豆作为山东单产提升行动四大主攻作物之一,要“扩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

在大豆界,有“千里麦、百里豆”的说法,意指作为短日照植物,一个大豆品种适宜种植的地域范围一般为1到3个纬度。但有一个大豆品种却打破了这一常规。

据了解,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新品种齐黄34审定种植区域跨越20个纬度,通过国家黄淮海北片、中片、热带亚热带区和山东、江苏淮北区域、江苏淮南区域、四川、贵州等省审定,安徽、河南、山西、甘肃、云南、重庆等6省(市)引种备案。有专家表示,北到河北、南至海南岛,20多个省市区都能见到其身影。

从济宁到济南,常常往返于两座城市的大豆种植能手王长峰,已经与齐黄34打了十几年交道。对于这个品种,他向记者提到两件事:2017—2018年,大豆花叶病毒病暴发,周边几百亩、几百亩的大豆田颗粒无收,但他种植的齐黄34亩产依然达到500多斤;2021年,山东省遭遇30年一遇的涝灾,位于济宁市嘉祥县的齐黄34大豆繁种田泡水20多天,亩产仍然达到500多斤。

“适应性广、抗病、抗旱、耐涝,大灾之年不减产,丰产之年更高产,这个豆子就是‘金不换’的好品种啊!”作为齐黄34的铁杆粉丝,王长峰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了信心。

开启推广新征程

“要从全产业链角度谋划大豆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作物技术处处长汤松表示,“重点在于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如何统筹利用各类资源挖掘大豆面积潜力?他给出两个答案,即带状复合种植和开发利用盐碱地。前者对应着提高单产,后者则希望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汤松提到的全产业链,涉及大豆加工端,主要包括优化产业布局、挖掘精深加工潜力。

记者注意到,本次研讨会会场展出了用齐黄34制作的豆浆、豆干等豆制品。山东冠珍轩豆制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伟告诉记者,用齐黄34加工卤水豆腐产出率大概能提高30个百分点,加工的豆浆口感更香浓,深受消费者欢迎。

据了解,山东出品的大豆良种,约占黄淮海地区大豆种子交易量的7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70%,成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的种子库、核心仓。这些坚定了专家们继续攻坚克难的信心。

眼下,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正携手青岛清原种子科学有限公司,开启齐黄34研发推广新征程。来自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可、种植户的追随、企业的重视,都为该品种的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山东省农科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处长杨英阁表示:“未来,双方将发挥在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方面的优势,聚焦适应性和抗逆性改良,赋予品种抗虫、耐除草剂性状,最终创造一个超级齐黄34,为振兴我国大豆产业,保障国家粮油安全贡献新的力量。”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