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龙江大地迎来了北大荒丰收季节。9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在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建三江北大荒集团大兴农场核心示范区召开了“智能化推荐施肥技术助力水稻单产提升”现场观摩会。
专家组田间实地测产结果显示,采用养分专家(Nutrient Expert以下简称“NE”)智能化推荐施肥技术,并集成水稻高产品种、适宜增密、侧深施肥、配施有机肥及控释专用肥等技术形成的水稻“养分专家+”的综合技术模式,在当前高产生产水平条件下,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在建三江水稻最高可增产5%—6%,在配施有机肥下可减施氮肥21%,节约了11%和26%的磷钾用量。
该综合技术模式是在“粮食主产区作物养分精准调控与减量替代技术”项目支持下,研发的基于4R养分管理(最佳肥料品种、最佳肥料用量、最佳施用时间和最佳施用位置)的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建三江水稻立地条件,并采用水稻高产品种、合理增密等最佳管理措施,通过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如水稻侧深施肥、无人机追肥等新质农作场景,实现水稻单产提升,肥料增效。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资划所研究员何萍介绍,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集约化种植体系化肥过量施用,肥料利用率低。近年来,在国家相关行动和科技项目支持下,通过实施测土施肥、有机替代、机械深施等技术措施,化肥用量实现了阶段性减施。然而由于缺少养分精准调控理论和技术支撑,部分地区因盲目减施化肥导致地力衰减和产量下降,一些化肥减量技术措施也与主要作物种植模式融合不够,严重影响到粮食丰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
何萍介绍,养分专家智能化推荐施肥技术,是根据肥料田间试验大数据建立的基于作物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研发的NE养分专家系统。农户只需关注“养分专家”微信号或者搜索“作物养分专家”小程序就可以使用,能够针对某一具体地块或操作单元给出个性化的施肥方案。
何萍表示,该系统充分考虑了作物轮作体系、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历史和上季作物养分残效,并采用4R养分管理策略,同时兼顾农学、经济和环境效应。在没有土壤测试条件下,依托后台大数据也能给出基于该地块个性化信息的推荐施肥套餐。该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经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经济作物上推广应用,在助力国家化肥减施增效和单产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农科院资划所有关同志及测产专家,佳木斯农高区、北大荒农垦集团大兴农场等相关领导和当地种植大户参加活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