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峰教授: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2024-10-18 17:24:5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天人合一”可以理解为环境与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阴阳平衡”和“内毒外邪”可以理解为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呼吸健康大会上,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子峰教授对媒体表示,中西医结合架起了一座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互通有无的桥梁。

在杨子峰看来,中西医结合一定要充分了解中医理论,深入研究中医药。二十多年前,杨子峰开启了中药抗病毒药理研究工作,后来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更加领略到中西医结合的魅力。他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核心在于现代语境下的融合,而非生搬硬套,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分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杨子峰表示,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为其团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中医作为一种基于丰富经验的医学体系,本质上就是在处理海量数据,一旦大语言模型能够充分吸收和掌握中医知识,将为中医诊疗提供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前沿技术与现代药理学研究和循证医学研究结合,有可能会大幅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中西医结合研究开辟新的道路。以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为例,杨子峰团队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发现了多个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中药成分,并推动了其临床应用和转化。

杨子峰介绍道,其团队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病原监测平台、临床呼吸道病原感染队列研究平台、全面的呼吸药理药效评价及研发平台、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结构生物学平台以及气溶胶传播研究平台等七大平台来支持中西医结合研究。在研发策略上,该团队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动物模型为核心、向基础研究要答案的临床转化研究,形成了从基础到市场、再从市场回归基础的研究闭环。

杨子峰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中西医结合在呼吸领域的研究,特别是慢性气道疾病,同时,关注中药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安全性、耐药性问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代谢组合技术、微生态技术等,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责任编辑:何沛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