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吴光辉、丁健获科技功臣奖

2024-10-23 15:38:5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魏路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10月23日,记者从上海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有214项(人)获奖。吴光辉院士和丁健院士被授予“上海市科技功臣奖”,修发贤等10人荣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本年度共有46项成果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29项成果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114项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9项成果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艾尔莎·瑞秋曼尼斯、雷内·贝尔纳茨、岳尔根·约斯特、简-皮埃尔·马乔拉获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其中,自然科学奖成果数量不断提升,在198个获奖项目中占比达23%,远高于前5年的15%均值,其蕴含的原创性、引领性和颠覆性不断增强。在1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中,6项成果论文发表在《细胞》《自然》和《科学》上,5项成果的论文发表在其子刊上,还有5项成果的论文发表在本领域权威期刊上,上海“创新策源地”的基石正在被不断夯实。

有些获奖项目不仅走在领域前沿,更开创研究的新道路和新方向。如《粒子系统与分子动力学的随机快速算法及应用》项目提出了具有线性复杂度的随机分批算法并建立了数学理论,相关成果被应用于AI 辅助药物设计、量子多体问题、国产大飞机及双锥对撞点火核聚变等领域。

有些获奖项目注重学科交叉,将带来颠覆性的应用变革。如《固液微观界面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项目将理论物理与其他学科交叉,成功制备出一款海水淡化膜,比美国陶氏海水淡化膜的水通量高15倍,便携式单兵海水淡化器可为落海者提供长达一周以上维持生命的淡水。

技术发明奖成果助力攻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一系列核心关键难题。在17项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中,获授权发明专利644项,平均每个成果有38项原创性发明得到专利保护。如《复杂屏蔽空间无人系统自主智能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5件(美国专利4件),成果服务于多个国家重大设施,避免了多起重大灾害。

科技进步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能级注入了全新动力,为改善民生福祉带来了更多美妙的“科技邂逅”。如《胰腺肿瘤外科关键技术和干预策略的创新与应用》项目的关键技术和干预策略显著延长了胰腺癌术后中位生存期,胰腺恶性肿瘤3年总生存率达56.8%,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年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10名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奖人中,有6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在量子科技、红外物理、智能材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骄人业绩。在198项获奖项目中,共有1856位完成人,45岁以下的有1133人,占比为61%。其中,年纪最轻的第一完成人是1990年出生的华东理工大学宋冰副教授,牵头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