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不久前,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公布了数据库决策支持性能基准测试(TPC-DS)的最新结果,腾讯云数据库TDSQL以7260万的评分登顶第一。在2023年,腾讯云TDSQL已在数据库“事务处理类”性能测试(TPC-C)中刷新世界纪录。这意味着在数据库最核心的两个应用场景下,腾讯云TDSQL数据库都取得了世界最佳性能纪录,成为“双榜”第一。
数据库技术是软件领域的关键基础技术。一直以来,甲骨文、微软、IBM等国际软件企业占据着全球数据库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但在近年来,随着我国软件企业加大对于数据库等关键基础技术的创新投入,一系列国产数据库产品正在性能和市场两方面实现超越。
国产数据库迈向技术自主可控意义重大
随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政务、金融、航天、电信等关键领域对数据库国产化具有广泛需求;蓬勃发展的电商、物流、新能源等产业,也期待更稳定和高性价比的数据库产品。近年来,以腾讯、华为、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数字企业不断加大对数据库等底层关键软件技术的研发投入,国产数据库打破了国外厂商长期垄断,越来越多行业的核心数据库均由国内企业提供服务。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字化已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数字化正重塑生产生活方式,为社会发展带来无限潜力。高性能、高可用的数据库技术,是支撑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腾讯云TDSQL数据库在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测试中取得的最新成就,是中国软件企业在数据库领域技术创新的又一重要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基础性软件自主可控的道路上正迈出坚实步伐。”张景安表示。
以腾讯为例,通过自研大规模并行处理(MPP)创新架构和对单核性能的极致优化,腾讯云TDSQL数据库已经应用于国内30多家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之中,被4000多家来自金融、公共服务、电信等垂直行业的客户采用。
在张景安看来,我国软件企业在国际标准测试中屡破纪录,表明中国在数据库这一核心软件技术领域正迈向国际先进水平。而数据库技术迈向自主可控,可以有效降低关键领域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减少信息安全风险。此外,他认为,中国企业在数据库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在国际上受到认可,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话语权,为后续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全球数据库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
数字企业打造软件技术硬实力
不久前,华为发布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目前已有超过15000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覆盖18个行业,通用办公应用覆盖全国超过3800万家企业。腾讯也构建了包括数据库TDSQL、操作系统TencentOS、专有云TCE、大数据TBDS、人工智能开发平台TI等在内的全栈国产软件体系,兼容主流国产软硬件生态系统,护航中国企业的国产化进程。我国企业正加快在软件技术领域的创新步伐。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都是软件。”张景安认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软件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他呼吁,要继续高度重视软件技术发展。
数据库技术的进步是中国创新的一个缩影。在这背后,是以民营数字企业为重要力量的创新主体,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技术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实现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据了解,腾讯云TDSQL数据库已对内支撑腾讯90%的金融、计费、交易类业务核心系统,没有这些复杂场景的锤炼和现实业务的应用需求,便不会有数据库技术的跨越式突破。
张景安认为,企业已经成为配置创新要素的核心载体。在此大背景下,全球竞争有了新赛场、新规则,各主要国家都在加紧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创新成果尽快转变为生产力、竞争力,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以华为和腾讯为例,两家企业的创新投入均位列世界前二十名。华为专利申请排名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腾讯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总数超7.5万件,在互联网企业中仅次于谷歌。张景安表示,要继续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推动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