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谈即和” 执法为民——中国海警局北海分局昌邑工作站探索海上治理新路径纪实

2024-11-02 22:22:1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王艺璇 赵超越 李文浩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面对北海辖区日益繁重的执法任务与错综复杂的执法环境,一场旨在塑造辖区独特执法品牌、提升海上治理能力的新篇章,在中国海警局北海分局积极倡导下悄然拉开序幕。山东潍坊海警局昌邑工作站创新打造的“邑谈即和”执法品牌成为其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4月26日“邑谈即和”涉海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昌邑工作站所辖海域涉海矛盾纠纷不断减少。

中国海警局北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邑谈即和’执法品牌不仅展现了新时代海警的专业与温情,更在广袤海域绘就和谐稳定新图景,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注入了强劲动力。”

见微知著,追根溯源解难题

今年2月,昌邑工作站接警处理一起在养殖区内的渔船偷捕纠纷,后来才发现实为双方在争议海域捕捞海肠引起争执。虽然执法员现场调解成功,但背后因历史遗留、政策变更、文化传承等深层次原因引发的此类型涉海矛盾纠纷,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为从根源上解决此类问题,昌邑工作站组织人员走访昌邑市司法局展开研讨,并历时2个月踏查昌邑沿海10余个村落,累计对400余名涉海人员进行专题调研,总结出养殖管理脱节、生态红线政策利益安置、管理机构历史遗留、养殖渔船捕捞权等四大问题。

他们发现尽管涉海部门职责明确,但海上警情复杂,需跨部门协作解决。因此,昌邑工作站积极协调各方,陆续与驻地渔政、海事处、公检法部门、沿海乡镇、律师协会、渔业协会、涉海企业等部门和组织开展深入座谈交流,达成合作意向,初步建立了综合性纠纷调解制度和平台。

健全机制,推动治理大联合

4月26日,昌邑工作站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邑谈即和”,潍坊市首家、山东省最大的涉海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该委员会融合了市公检法部门、司法局、海洋事业发展中心等专业职能部门,也吸纳了沿海乡镇政府、群众自治组织、法律服务协会、渔业协会等组织。

“邑谈即和”采取集中办公模式,实现了数据共享、法律服务、矛盾化解、困难帮扶等功能。它的成立标志着海上共治阵地进一步拓展,治理渠道更加宽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4321”海上“枫桥式工作法”昌邑模式。该模式强调四早(宣讲、发现、控制、和解早)、三明(明确诉求、症结、责任)、两闭环(化解流程、群众满意闭环)和一机制(联调联处机制)。

依托联合调解室,“邑谈即和”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涉海矛盾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对于海上作业中的矛盾,鼓励通过视频先行调解;对复杂纠纷,推行事前听证制度。

主动作为,打造海上新“枫”景

“海警同志,有人闯进了我们的养殖区,快来帮帮我们!”近日,昌邑工作站在辖区海域巡查中接到求助,称有人进入其养殖区并发生纠纷。执法员迅速赶到现场。经了解,原来昌邑海域养殖户较多,且海上界线不明,容易造成误入,从而产生此次纠纷。

随即,工作站联合海岸警察派出所、渔政站、司法所等部门,共同调解矛盾。调解员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明确养殖区界线,并批评双方情绪不稳定的行为。最终,纠纷方主动致歉,矛盾得以化解。事后,双方当事人对“邑谈即和”的有效调解、高效工作表达感谢,并送来锦旗。

怒气冲冲来,和和气气走。昌邑工作站依托“邑谈即和”调解机制,结合伏季休渔期工作安排,加强海上巡逻检查和纠纷调解,其间登检渔船38艘次,办理案件7起,查处违规渔船14艘,调解纠纷40余起。特别是9月份开海以来,昌邑工作站辖区海域海上报警数量明显减少。

接下来,该工作站将进一步推动“邑谈即和”运行,建立知辖区、熟民意、善用法的调处队伍,利用平台优势化解涉海矛盾,打造潍坊海上和谐新风貌。

记者了解到,随着“邑谈即和”执法品牌的成功示范,更多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执法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北海辖区的海域执法网络。相信,随着这些执法品牌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北海辖区的执法工作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