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锁边“合龙”

2024-11-28 23:07:3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彤

11月28日上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随着最后10米沙地栽上宽100米胡杨、梭梭、红柳、玫瑰花苗,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在过去40多年,新疆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一点点增添绿色,沙漠周边形成了长达2761公里的阻沙防护带。

截至2023年年底,在沙漠南缘和东南缘绿洲之间,有285公里的“缺口”。这也是阻击战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尽快锁住剩余285公里的缺口,今年5月20日,中铁建发展集团落实中国铁建与国家林草局2023年12月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牵头实施的民丰、于田固沙锁边项目正式开工。

该项目主要承担了民丰县35公里锁边固沙任务,是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285公里锁边工程唯一由央企承担的一段。

“为加快治沙速度,与流沙赛跑,必须双管齐下。我们将35公里的锁边工程分为一二期实施,按照‘阻沙先行、固沙为主、固阻结合’的思路,采取‘工程治沙+生物固沙’方式,通过高立式沙障、草方格、宽林带三道防线实现固沙阻沙,构建‘固沙+阻沙’综合防治体系。”该项目负责人朱开封说。

据悉,为了将沙漠劣势变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沙产业,作为中国铁建专注于生态治理领域的专业化产业集团,中铁建发展集团发挥自身产业孵化和技术创新优势,与新疆林科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新疆农业大学等组建科研及培育基地,开展育种育苗、直流电苦咸水淡化、有机农业、光能高效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实验,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思路,用沙产业的高效发展反哺治沙事业,实现治沙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