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近期,有公众人物在社交媒体称自己被确诊甲状腺癌,或与家族遗传基因有关。这一论调再次引发了网友对该疾病的讨论。此前,已有多位公众人物公开分享自己患甲状腺癌后的治疗过程,并呼吁人们“一定不要精神内耗,不要往心里积压负能量”。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数为46.61万,首次进入各类高发癌症前三。如今,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且发病年龄愈发年轻化的甲状腺癌,正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了人们的焦虑情绪。
不过,在一些癌症患者看来,甲状腺癌是一种“幸福癌”,甚至有人表示“如果这辈子真的必须要得一种癌症,那我希望自己得的是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究竟是什么?将其称为“幸福癌”是否妥当?我们又该如何预防?11月26日,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金仲田告诉记者,同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甲状腺癌发病的确切原因在医学研究中尚未形成定论。家族史、情绪波动、生活压力、过量摄入碘元素、其他甲状腺疾病……这些,只是诱发此类癌症的可能因素。
“甲状腺癌预后效果较好,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2.9%。”金仲田表示,和其他癌症相比,甲状腺癌病症不明显、生存率相对较高,让很多人将其美化为“幸福癌”。不过,甲状腺癌仍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很多患者因对该疾病的错误认知,在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病情恶化情况时,未给予足够重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按照病理类型划分,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乳头状癌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由于对周围组织的侵犯速度缓慢,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临床上,甲状腺癌治疗技术已相对成熟,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治疗、碘-131治疗、靶向和免疫治疗、放化疗等4种。
外科手术治疗是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唯一的根治手段。术后,患者通常需进行内分泌治疗,接受单侧叶及峡部切除手术的患者内分泌治疗时间一般为5年左右;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丧失了甲状腺功能,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
金仲田表示,外科手术会在颈前下部留下不同程度的切口瘢痕,影响美观,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因此,颈部美容效果较好的腔镜手术逐渐受到部分患者的青睐。他提醒道,当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或远处转移症状时,手术后还应配合碘-131治疗。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可选择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方法以获得手术机会或延长生存期。
科学认识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对各类激素变化较为敏感,其代谢与人的情绪波动、生活压力有着紧密关联。当下,随着体检的普及和检查设备的迭代,越来越多的人被查出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炎、甲亢、甲减等疾病。不少人也因此开始产生恐慌心理。
对此,金仲田表示,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一般来说,当结节直径大于四厘米时,相对容易向下往胸腔生长,可能发展为胸骨后甲状腺肿,进而增加发生恶变的可能性。桥本氏甲状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主要症状表现为甲状腺逐渐纤维化、甲状腺功能降低等,严重时,患者则需体外补充甲状腺素。
“如果一个人有甲状腺结节,且罹患桥本氏甲状腺炎,那么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甲状腺恶变的概率会有所提升。”金仲田告诉记者,在当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下,每个人尤其是甲状腺相关疾病的患者,每年都应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应学会调整情绪,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方法,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科学有效预防和治疗甲状腺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相较成年人,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发病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或漏诊,导致大多确诊时病情已较为严重。金仲田建议,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变化,如发现颈部有肿块或增粗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相应科室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