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12月12日,记者从重庆市科技局获悉,由该局与重庆市财政局、市委金融办联合印发《重庆市种子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已于近日正式实施,通过政府出资组建种子基金,在人才创业“最初一公里”介入,进一步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在渝商业化、产业化。
有核心技术种子基金可“直接投”
一个产品从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到市场是从0到1的过程,这段路程经常被产业界描述为“一公里”,与此同时,它也是让九成的科创企业折戟的“死亡之谷”。高投入、不确定、长周期,这让社会资本因风险偏好“不愿投”,国有资本因风险监管“不敢投”,融资短缺成为科技人才创业早期普遍面临的难题。
“种子基金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平台、重点团队,支持科技成果验证和中试验证,助力科技企业和科创团队落户重庆。”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田盈表示,此次出台的《办法》以重庆实施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改革为牵引,探索政府出资、滚存收益组建种子基金,聚焦破解科技人才创业早期融资难问题,着力激发人才活力,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据了解,重庆市种子基金首期规模预计为2亿元,主要以直接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企业,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围绕打造重庆科技创新布局和建设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支持拥有核心技术、核心人才的科创团队和初创期科技企业,单个项目最高投资额度可达200万元。
“也就是说,只要拥有有利于产业提升的核心技术,我们提供创业的‘第一桶金’。”重庆市科技局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处处长黄乐文介绍,《办法》此次一大创新点在于不仅支持初创科技企业,还探索直投人才团队模式。科研人员有好的科技成果,种子基金也可以投,只需在确认接受投资后,6个月内设立企业即可,切实支持拥有与主业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团队开展成果转化。
鼓励创新 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据了解,种子基金主要按照“政府引导、专业运营”的原则运行。种子基金股权投资,投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在对科创团队“扶上马,送一程”后,种子基金可以通过股权回购、股权转让、并购重组、挂牌上市、清算退出等途径,实现项目退出。
为鼓励创新,《办法》提出建立种子基金尽职免责机制。种子基金运行过程中,因科技成果验证、中试验证、技术产品化失败,以及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项目投资减值的,重庆市科技局、服务机构及相关个人,若已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尽职履责,不涉及违法违规和其他廉洁风险、道德风险的,予以免责。
黄乐文表示,此次种子基金的调整优化,是对重庆科技创业投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更加有力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创新创业。
据了解,目前重庆在科技创新投资领域,已建立起覆盖种子、天使、风投和产业各个阶段的创投基金体系。除了种子基金以外,天使基金、风投基金、产业基金已累计发起设立子基金78支,参股子基金总规模644.17亿元;已投资本地项目408个,带动投资445亿元,招引项目落地90个,实现投资129亿元,切实推动了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