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手现场调查数据摸清我国农村共患病现状

2024-12-27 15:44:0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通讯员 衣晓峰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现阶段,我国农村共患病现状如何?最常见共患病组成模式有哪些?经济欠发达偏远地区,是否有更高的多重疾病患病率?对此,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田懋一教授及团队成员张馨艺、刘廷卓等人完成的一项学术课题,12月26日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期刊《柳叶刀·区域健康》上。该研究通过结合现场调查数据与常规收集数据,首次对中国农村地区成人共患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给出详尽分析,为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政策提供有力依据。

共患病是指一个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这种多病共存现象在老年人身上尤为明显,如慢阻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前列腺增生、胆石症等疾病经常“组团”来袭、交织作乱。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居民自我健康认知水平有限,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对共患病的辨识与诊治难度,由此推测共患病的患病率可能被严重低估。

对共患病的患病率和患病模式,目前尚缺乏全面而系统的数据加持,底数不清。就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领军人才项目资助下,田懋一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深入黑龙江、山西、湖北3省6县240个村庄,招募了6474名年龄在30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采用结合现场调查数据与常规收集数据的创新方法,对共患病的患病率及其主要模式进行了全方位评估。

根据现场调查数据,在以上三省农村地区,患病率最高的5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中风和关节炎。分析结果表明,单用现场调查数据估算的共患病患病率为35.7%,而经过医保等常规收集数据的补充后,共患病的患病率则显著上升至44.4%。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多重疾病患病率和健康风险更高;同时,很多农村居民往往忽视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疾病症状或一些无症状的疾病。

研究还证实,农村地区尚有大量未被诊断的慢性病。例如,超过75%的受调查者被检出有较高的高血压风险,而其中只有36%的人通过现场调查或常规收集的数据被确诊。基于问卷结果,超过20%的人可能潜伏有待进一步确认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血液检测报告则显示,近10%的人可能患有慢性肾病但未被识别。流调还发现,农民群体最常见的五种共患病组成模式分别是高血压和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高血压和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关节炎。

专家评价指出,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慢性病的高发,我国农村地区糖尿病、高血压病、肾病、抑郁症等共患病的情况日益凸显。如何加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与筛查力度,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农村病人的诊疗路径,降低共患病对个体与社会的沉重负荷,仍需更多的政策支持与更深入的实践探索。

上述大规模现况调查首次为中国农村地区共患病负担的研究与解析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支持,也为制定更科学的健康政策和资源配置策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田懋一教授强调,我国农村地区共患病的诊断与管理,关乎国家“三农”战略的振兴,关乎全社会的健康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未来,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在政策制定、卫生资源分配和健康教育等层面持续发力,为农民群体筑起更为牢固的健康屏障。

张馨艺、刘廷卓为本论文并列第一作者,田懋一、王永晨、田文静为论文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