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技术:“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漏洞

2024-12-30 18:09:0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沈唯

漫漫冬日,全国多地开启供暖服务。为保障居民温暖过冬,记者注意到,多地供暖单位和检测部门,利用无损检测等技术,对供热管道进行检查。

无损检测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或其他非破坏性手段,对材料、部件或结构等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发现被检对象内部或表面存在的缺陷、损伤或质量问题,且不会对被检对象造成任何破坏或改变其使用性能。

“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不仅保障了工业生产的安全和效率,还能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降低我们身边的各种安全风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周正干说。

类型众多 各有所长

相较于传统的破坏性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能在不破坏或影响被检对象的情况下,获取被检对象的质量信息。周正干告诉记者,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过去不能检测的项目,现在能够得到有效评估,如焊缝质量检测、复杂结构检测、管道腐蚀检测和复合材料检测等。

“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渗透检测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技术特点。”周正干说。

比如超声检测,就是把超声波传入材料中,其遇到材料内部的缺陷就会反射回来。超声探头接收到反射波,就能根据信号的到达时间、波形和强度,判断缺陷的位置、类型和大小。这种技术尤其适用于对厚度较大的材料或焊接接头的检测。

周正干介绍,和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相比,超声检测对确定被检对象内部缺陷大小、位置、取向、埋深、性质等参量有综合优势,且需要用到的设备轻便,技术本身对人体及环境无害,可作现场检测。

射线检测的原理则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物体,如果物体中局部区域存在缺陷,它将改变物体对射线的衰减,引起透射射线强度发生变化。

“这种技术广泛用于检测金属铸件、焊接接头、压力容器、管道等的内部缺陷。它可以发现气孔、夹渣、裂纹及表面缺陷等,提供直观影像,便于工作人员分析和记录。”周正干补充说,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在于需要使用放射源,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影像解析较为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完成。

适用于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检测的技术是磁粉检测,常见的被检对象包括焊缝、机械零件、铁道轨道等。这一技术原理是施加一个外部磁场到被检对象表面或近表面,若材料存在裂纹等缺陷,磁场就会被干扰,形成磁场泄漏。而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的磁痕,就能显示出缺陷的存在及具体形状。

“磁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较低,能够在现场快速检测。不过,这种技术只能用于铁磁性材料,且只能发现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可探测深度一般在1—2毫米,且不能确定缺陷的埋深和自身高度。”周正干介绍。

应用广泛 未来可期

如今,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周正干举例:“比如在汽车安全检测领域,无损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查汽车部件内部和表面的缺陷,如检测发动机零部件、悬挂系统、刹车系统和轮胎等,确保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故障。”

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尤其是城市的天然气供应管道系统中,定期的射线检测和磁粉检测,可以有效识别管道内的裂纹、腐蚀和接头缺陷,减少管道爆炸和泄漏的风险,保障居民安全。

“大家熟悉的超声检测和射线检测,也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检查的重要工具。”周正干说,比如孕妇在产检中做的“B超”,就是通过超声检测,查看胎儿发育情况和母体健康状况等,在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此外,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定期使用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等,可以检查出结构中是否有裂纹、空洞、钢筋腐蚀等问题,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在航空飞行安全保障中,飞机的定期检查常应用超声检测、射线检测和磁粉检测等,检查飞机结构中的焊接接头、机翼、机身等部分是否存在损伤。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保障飞机的飞行安全,防止因材料或结构缺陷导致飞行事故。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无损检测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精准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周正干介绍,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技术革命力量。无损检测技术也能与这些技术结合,尤其是在数据分析和缺陷识别方面。

“利用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计算机可以自动分析无损检测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数据,识别复杂缺陷类型,并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判断和分类。”周正干说,这种方法未来有望应用于家庭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检测家电、线路、管道等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异常,防止火灾、漏水等事故发生。

而无线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结合,则将使无损检测设备更加轻便,且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减少对人工操作的依赖。“便携式无损检测设备,未来可能会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一部分,实时监测人体心脏、血管、骨骼等部位的健康状况,提前发出潜在疾病预警。”周正干说。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