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鼙鼓声声、日迈月征。1月19日上午,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在江苏省省长许昆林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24年的江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3%,在全球首次发现引力子激发,成功研发全球首套多电极血管内消融设备,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总装下线,1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居全国第一……
2024年,科技创新为江苏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这一年,江苏新设基础研究专项资金,布局建设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三大省基础科学中心,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获批建设、累计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44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新增中国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9家高新区进入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前50强,启动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000亿元。
“江苏科技创新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创新之花’结出更多‘发展之果’。”许昆林说。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也敢为人先:江苏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超过5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8%;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实施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开展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新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2025年,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设定在3.35%左右。
许昆林表示,江苏将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强省。支持紫金山、太湖、钟山、云龙湖实验室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推进数据智能驱动材料综合研究设施、原子极限微制造实验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6.1万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等改革,深入实施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
同时,江苏将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商业航天等产业培育力度,重点深耕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重点打造智能电网、工程机械等10条具有国际优势,生物药、集成电路等10条具有全国优势,飞机配套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链,让江苏制造业更加“筋强骨壮”。
许昆林表示,江苏将以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