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NFC功能造成钱财被盗刷?专家提醒,并无直接关系

2025-02-23 18:56:5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近期,有网友称因开通了手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功能,钱财在不知不觉中被盗刷了。提供生活便利的NFC功能竟成不法分子的“提款机”?应如何防范此类事件?针对网友们的担忧,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技术专家和法律学者。

钱被盗刷与开通NFC功能并无直接关系

记者注意到,近期网络上有两起因使用手机NFC功能进行银行卡支付操作,而被不法分子盗刷钱财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一名男士在自称是航空公司客服人员的指示下,下载了名为“NFO-X”的软件,并使用手机NFC功能进行银行卡支付交易,最终被骗近10万元。无独有偶,另一名女士也在相同套路下,下载了陌生软件,开启手机NFC支付功能,同时允许骗子远程操作自己的手机,最终被转走了银行卡里的钱。

NFC作为一种近场通信技术,相较于其他远距离通信技术,通信传输距离短,信号被拦截或设备被入侵的可能性低,且通常搭载加密技术,因此有着通信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尹云飞告诉记者,安全系数较高的特质使得NFC技术被广泛用于手机支付、身份识别、数据传输等多个领域。以常见的手机支付功能为例,用户在手机“钱包”应用中添加银行卡并开通NFC功能后,只需将手机靠近支持NFC支付的终端设备,便可轻松完成支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日常购物和出行。”

尹云飞表示,高安全性的NFC功能也可能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被不法分子破解通信密码、入侵电子设备,造成钱财被盗刷、私密信息泄露等风险。但上述两起钱财盗刷事件,与开通手机NFC功能并无直接关系,真正原因是当事人轻信陌生人的话,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应用,甚至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允许陌生人操纵自己的手机,继而造成了财产损失。

“如果只是手机开通了NFC功能,骗子想要盗刷钱财,需要近距离接触目标对象的手机,或是破解目标对象手机里NFC密码后,‘复制’一张虚拟NFC卡片进行支付等操作。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在技术上都很难实现,况且当一台陌生手机靠近时,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察觉。”尹云飞补充道,“总之,不能因别人的‘噎’而废自己的‘食’。NFC支付仍然是大家可以选择的安全支付方式之一。”

提高安全意识 莫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孙莹看来,如果有不法分子强行破解他人手机NFC支付密码进行盗刷钱财等行为,可能涉嫌盗窃罪、诈骗罪等罪名。此外,发卡银行应根据银行卡的种类、交易类型、支付金额等因素,采用具有安全性的持卡人身份认证方式,保证持卡人用卡安全。若发生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或发卡行未经持卡人同意单方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等导致持卡人银行卡被盗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相关条例,发卡行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那么,普通人如何防范在使用NFC功能时发生钱财被盗刷的情况呢?孙莹建议,首先,个人应提高安全意识,妥善保管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身份识别信息、交易验证信息;尽量不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并设置复杂且不易被破解的支付密码,同时启用指纹、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验证方式,以增加支付安全性;还可定期查看银行卡交易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冻结银行卡,并报警处理。

其次,个人应在官方、正规的应用程序和支付场景中,使用手机NFC功能,切勿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尤其不能给陌生人开通屏幕共享或远程协助等功能,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最后,在使用NFC功能进行支付时,个人应仔细确认支付页面的网址、界面等是否正规,避免进入虚假支付页面;不使用NFC功能时,可及时将其关闭,尤其是在公交、地铁、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中,降低钱财被盗刷风险。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