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飞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支持‘先用后转’成果1万项以上”“实施科创产创融合计划,推动企业和社会经费占高能级科创平台科研投入比例50%以上全覆盖”“实施企业全面参与的省‘双尖双领+X’重大项目400项以上”……2月27日,2025年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部署推进会在杭州召开,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中心重点面向先进纤维及复合材料、人工智能数码喷印等产业制高点,充分利用浙江理工大学纺织A+学科优势,制定引才清单,拓宽引才渠道。”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介绍,目前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已与200多家单位建立合作,撬动社会研发投入20亿元,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
作为浙江十大省技术创新中心之一,该中心根据细分领域链式发展需要,与企业共建产业链中试体系,形成长周期滚动式技术创新协作模式。
记者从会上获悉,浙江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高效协同联动”列为“315”科创体系建设工程的重点任务,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为牵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贯通,深入实施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四大计划”——科创平台“伙伴计划”、科技金融赋能计划、科创产创融合计划、成果转化加速计划。
其中,围绕科创平台“伙伴计划”,浙江将推动相关科创平台与高校、企业(用户)、产业链结对全覆盖。此外,浙江还将实施高校科技创新攻关行动,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支持12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领衔承担重大科技任务。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有上千万市场经营主体。浙江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回顾2024年,浙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00家、累计超4.75万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9.02%、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9.4%。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5年,浙江要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实施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入库培育科技领军企业5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
推进会上发布,浙江要支持企业柔性引才,取消各类人才计划对社保、户籍等方面的限制,优化全职认定标准,深化“以赛促创”,建立创新创业大赛、人才计划、科技项目、创投基金联动支持机制,全力支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
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浙江将出台进一步发挥企业在科技活动中主体作用的相关意见,省财政预算安排202.7亿元,支持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扩大省科创母基金规模至130亿元以上,支撑打造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