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韩荣 洪敬谱 宋迎迎 符晓波 王姗姗
核心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新质生产力……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依旧是会场内外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科技日报记者在多个省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现场,与代表们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深度对话。从大国重器研发到科创星火扎根田间地头,从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到科研力量协同攻关,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到科技体制改革,代表们向记者讲述着各地生动的创新故事,不断延伸着科技前沿与产业发展的话题边界,有力地彰显了我国创新引领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陕西:三秦大地激荡原始创新活力
在光子核心技术研发上
建有时间分辨率为阿秒的系列激光器国家大科学装置
在新型太阳能电池创新上
民营企业陕西隆基绿能突破27%光电转换效率
在创新驱动发展总引擎建设上
秦创原耕耘四载硕果累累
……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陕西牌”硬科技走出“深闺”
三秦大地逐渐成为了我国原始创新策划地之一
如今 这股科技创新的春风
从秦川山脉、陕北高原吹到了全国两会现场
3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在陕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陕西省西安市是国家确立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已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原始创新发展阶段。面向“十五五”,我国科技创新需要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对基础研究进行长期稳定的支持,从“源头和底层”为长远战略目标提供支撑,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开展高质量的协同攻关。
江西:让更多“科研变量”转化为“产业增量”
不沿边 不靠海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科技兴赣”
成为了江西高质量发展的“最优选”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至64.52% 增幅居全国第二位
年度研发投入总额突破600亿元大关 创近年来最高增速
在固态锂电池等领域
部署8个重大专项 31个重大项目
……
近年来 江西省大力实施
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和“2030先锋工程”
推动更多的“科研变量”
转化为了“产业增量”
3月6日下午,在江西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讲述了江西本土企业跨越“微米鸿沟”,研发出全程重复定位精度0.5微米以下的超高精密数控机床的创新突围的故事。
宋德雄表示,在江西,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故事还有不少。一年来,江西下大力气突破一批技术卡点、堵点,构建了以各梯次实验室为核心的实验室体系,并打造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未来,江西将继续树立“科研即产业”理念,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湖北: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两翼齐飞
全国两会会场内
湖北团代表提交了一份重点建议
《支持湖北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布局建设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引发代表委员们和中外媒体的关注
会场外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创办的
AI产品Manus等湖北元素吸引着全球目光
会场内外的热烈讨论
是湖北科创澎湃新动能的生动缩影
率先在全国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
让科研成果“胸有成竹”地走向企业和生产一线
湖北工业大学胡培团队研发的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成果实现稳定化量产
年产值逾8000万元
……
近年来 湖北阔步迈入全国科技创新版图“第一方阵”
坚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
3月6日上午,湖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以其公司研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65000通道的双向脑机接口产品为例表示,有什么样的企业,背后就一定有什么样的环境。湖北是一个充满机遇、挑战和活力的地方,正在持续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海南:向种图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粒种子从毫厘之籽到枝繁叶茂 硕果累累
需要“光、水、湿、温”恰到好处
同样 发展新质生产力
也需要因地制宜
我国重要农业科研基地“南繁硅谷”
就是海南立足优越的热带气候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实践成果
全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超70%经过南繁培育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集聚种业创新企业3100多家
2024年海南种业的增速达47%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指出要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
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
近年来 海南坚持向种图强
在“南繁硅谷”这条“生产线”上
建成了20个种业科研平台
形成从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
到种子生产、推广的完整产业链
持续打造种业创新策源地
3月7日下午,海南代表团开放日现场,科技日报记者就海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举措和下一步计划,向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凡提问。
陈凡生动地比喻道,如果把造一粒种子比作造一辆车,“天然温室大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就好比是全年无休的“生产线”,不仅有着最强设计师和最优工程队,还形成了满足种子生产的全要素“产业链”。
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外,海南还充分利用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绿色生态的“三度一色”优势,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发展深海产业、航空产业等,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湖南:释放青年科技人才活力
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
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
“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
字词的变化背后是我国对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需求和困境的深刻认知
近年来 湖南着力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
深入推进“芙蓉计划”和“三尖”创新人才工程
为一大批科技人才创造了更多走向台前的机会
3月7日上午,湖南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他所在的科研团队就把课堂建在大海上,让青年人才干事有舞台、当主角、挑大梁。万步炎认为,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大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当前,湖南正精准推进院校布局优化和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今年年初举行的湖南省科技工作会议也强调,湖南将优化“芙蓉计划”科技创新类人才项目体系,支持领军人才约100名、创新团队约100个、青年科技人才500人以上,力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稳中有升。
山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实现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超80%
建成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12家
……
近年来 山西响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
持续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破除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三晋大地创新创造新活力
3月6日下午,山西代表团全体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详尽阐述了山西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几大举措。
吕春祥介绍道,山西围绕能源革命和新兴产业,推动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升级,新增10家煤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成了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省部共建);推动“晋创谷”建设,促进四链融合;通过“链长制+揭榜制+平台制”三位一体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在新型体制实践方面,山西通过“链长制+揭榜制+平台制”三位一体模式,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机构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