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融合护幼苗  倾力托举军娃成长之路

2025-03-13 15:10:1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通讯员 陈蔷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近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幼儿园内,一场由师生共同筹备的义卖活动温情落幕。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绘画作品和玩具摆上展台,短短半天便筹得善款4000余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采购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器材,捐赠给医院儿科脑瘫中心。

近年来,医院紧盯军人家庭特殊儿童教育难题,以医疗资源为依托,创新构建“康复—教育—成长”全链条服务体系,用实打实的举措托举起军娃的“融合成长”之路。

政策先行 架起入学“连心桥”

“孩子能喊‘老师好’了!”西藏某边防团军官手机里存着一段视频:女儿瑶瑶在幼儿园升旗仪式上挺直腰板行注目礼。由于早产发育迟缓,瑶瑶曾一度被认为无法正常接受学校教育。医院幼儿园联合脑瘫中心制定“康复+融合”方案,历时两年帮助她实现从“站立不稳”到“独立行走”的跨越。

瑶瑶的转变是新桥医院破解军人子女教育难题的缩影,新桥医院幼儿园园长徐文静介绍,近年来,对接中央军委幼儿园全域开放政策,医院幼儿园联合儿科脑瘫中心建立“专家评估—定制方案—动态跟踪”机制,累计接收西藏、云南等地特殊军娃20余名,大部分实现“康复达标、教育同步”。为确保教育质量,每名申请入学的特殊儿童需经儿科专家出具能力评估报告,幼儿园再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陪护方案。“军人把生命献给边关,我们必须为他们守好‘后方’。既要敞开大门,也要把好‘入口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的成长环境。”新桥医院儿科主任张雨平表示。

创新破题 蹚出融合“新路径”

自闭症患儿小雨初入园时,总蜷缩在教室角落。老师开展“我帮帮你,你帮帮我”友好互助活动,孩子们积极成为小雨的“爱心小伙伴”。3年后毕业典礼上,小雨主动拥抱班主任,母亲含泪送上锦旗:“看到孩子能和伙伴们相处,我们心里踏实了许多。”

小雨的成长印证着医院的创新实践,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家庭常面临子女教育难题。尤其是特殊儿童家庭,往往因驻地偏远、康复资源匮乏而陷入焦虑。幼儿园以“解决官兵后顾之忧”为使命,打出一套“师资强化+课程优化+家校共育”组合拳,探索出一条“医疗—教育—康复”三位一体的融合路径。

针对特殊儿童需求,幼儿园打破常规编制,为特殊儿童班级增配保育员,形成“2教2保”的师资配置;创新“半日融合+半日康复”模式,通过“小老师结对”“融合游戏日”等活动促进同伴互助;定期举办家长课堂,邀请医院脑瘫中心专家通过案例分享、专题讲座等方式,帮助特殊儿童家庭树立科学康复理念,打通了家校共育“双通道”。徐文静园长告诉记者,曾为特殊儿童陪读的军嫂笑笑妈妈,因亲身感受到幼教工作的艰辛与价值,主动考取保育员资格,如今已成为园内骨干,帮助更多的军娃健康成长。谈起自己的转变,她表示,“希望能帮到更多孩子。”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