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技术瓶颈,滇池保护治理重点工程有新进展

2025-03-18 18:32:2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通讯员 刘思源

3月15日,由中铁八局承建的滇池保护治理重点工程——昆明第十五净水厂2标段工程迎来关键节点,项目基坑内17683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全面完成,标志着工程成功突破技术瓶颈,为后续主体结构施工及整体工期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介绍,建设者们通过技术创新,攻克了诸多难题。此次施工中,管桩外径600毫米、壁厚110毫米,桩长分为20米、22米、24米三种规格,单根桩承载力达百吨级。项目团队采用静压沉桩工艺替代传统锤击工艺,显著降低噪声和震动,并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压桩速度与压力值,确保17683根管桩“零偏差”精准入地,合格率达100%。

针对密集的桩群平均间距仅2.5米、地质复杂等挑战,施工方创新采用“先深后浅、先长后短、先大后小、先密后疏”的分序推进原则,将基坑划分为9个工作面,有效分散土体应力,避免桩体上浮及偏位风险。尤为关键的是,项目需穿透厚度超8米的粉砂层,该地层易引发沉桩阻力突变及孔隙水压力激增。为此,团队运用“引孔+抱压式”组合工艺,布设60处土体位移监测点,24小时动态监控施工对周边地层的影响,最终实现“零浮桩、零事故”目标。

作为滇池保护治理的核心工程,昆明第十五净水厂建成后日均污水处理规模将达40万至60万立方米,大幅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此次桩基施工的顺利完成,不仅为后续主体工程扫清障碍,更成为国内高密度静压桩施工的标杆案例,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铁八局项目负责人介绍,建设团队将继续高标准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净水厂如期投运,为滇池水生态修复及昆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昆明第十五净水厂工程的突破,彰显了科技创新在生态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从智能监测到工艺优化,每一步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担当。随着项目的推进,滇池“高原明珠”的生态画卷将愈加清澈动人。

责任编辑:何沛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